小朋友自幼愛讀書,做父母、老師沒有不感到安慰的,都說開卷有益。四歲的香港兒童文浩謙日前爆紅網絡,被香港市民稱為「新世紀人肉讀書機」。據康文署的調查,文浩謙在過去一年看了二千六百一十八本書,成為二○○九年讀書最多的香港公民,因此,文浩謙也獲得了康文署頒發的「讀書計劃傑出表現獎」。目前他的家人正在幫他申報世界紀錄。
老朽首先也恭喜文浩謙,自小愛讀書,不會變傻豬。一年讀二千六百一十八本書,即每天讀逾七本書,有教育界的朋友說,小朋友讀的書字少圖多並不出奇。事實上,目前香港的中小學都有推廣閱讀課,要是老師有適當的指導,加上持之以恒的誘發,也是一種功德。
不過,老朽認為讀書不是為「創」紀錄而讀,反而要令孩子知道讀書是一種樂趣,快,未必可以享受過程的愉悅。民國學者易宗夔的《新世說》有這麼一則:話說姚鼐辭官回家,臨行時翁方綱去看他,請他留下幾句話。姚鼐說:「諸君皆欲讀人間未見書,某則願讀人間所見書耳。」
姚鼐所指「人間所見書」,即是「公認的經典」。姚鼐於乾隆時曾經參與編修《四庫全書》,他作為公共知識分子,仍然得先讀「人間所見書」。正如學者亦指出:如果要研究人文或從事文字,那就還得先讀文史哲方面的經典,即是「人間所見書」。
姚鼐是大學問家,他不追求「大家沒有讀過的書」,認為大家常讀的經典就夠了,這主要是打好學問的基礎,基本功一穩,做學問寫文章就可以減少笑話。讀書不是競跑,不必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