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營醫療失衡」,故政府建議引入「自願」醫療保險計劃,藉補貼市民買保險,把「過剩」的公營醫療病人疏導往私營醫療;並聲言立法規管保險公司利潤,設定不能拒保條款,甚至操控私家醫院及私家醫生收費,令市民「放心」投保及使用私營醫療。
政府的承諾可會兌現?肯定不會,因為一敗塗地的先例已多不勝數,但成功例子卻遍尋不獲。三條海底隧道不就是「公私營失衡」的最突出例子嗎?政府在批出西隧及東隧承建及經營合約予私營企業前,不也立法規管利潤上限嗎?但可曾成功阻止隧道公司不合理加價?多了兩條私營隧道的容納量,公營的紅隧嚴重塞車又何曾改善?
若政府用公帑補貼西隧使用者每程五元、東隧使用者每程三元,究竟能疏導多少紅隧使用者轉用這兩條隧道?可能有,但補貼每十名東、西隧使用者,相信只有一名是為政府補貼而來,其餘九名因種種原因,不管政府補貼與否都不會改變使用東、西隧的選擇。換句話說,九成政府補貼將是白花,本可令全民受惠的公帑,在社會全無受惠下被轉化為私營牟利事業的進帳。
政府補貼隧道費,更屬鼓勵隧道公司肆意加價的愚蠢行為:東西隧加價,更多使用者改用紅隧,紅隧塞車更為嚴重;政府補貼把部分使用者疏導往東西隧,未幾東西隧再次加價,周而復始。要徹底解決三隧失衡,正確做法是增加公營隧道的容納量,包括必要時加建公營隧道及改善公營隧道的服務,進一步搶走私營隧道生意,令他們不得不減價,及向政府就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