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陸生赴台促進溝通

紛擾歷時十五年的大陸學生赴台讀大學終於在立法院通過,早從李登輝時代開始,立法院為此議題引爆了多次朝野重大衝突。

但通過的陸生赴台求學法案包涵一些限制,如限制陸生不得就讀國安機密相關科系,不得參加台灣的公職人員考試及證照考試,也限制承認大陸醫科學歷及求學期間不得打工,規矩多多,恨不得以諸多關卡代替開放。

其實,開放大陸地區學生赴台就讀大專院校,乃針對台灣內部需要。台灣大學氾濫,有上百所公私立大學,良莠不齊,鬧出大學招生不足十分就可錄取的問題。此外,學生不足也影響了這些大專院校的存留。開放陸生赴台,可紓緩大學收生不足的壓力。

不過,在綠營恐共仇中的情緒下,過去三通直航、觀光客赴台,都被視為可能造成木馬屠城記的後果,現陸生來台更是戒懼戒慎,怕台灣被陸生赤化,安全可虞。

綠營思維強調陸生赴台將後患無窮,理由是陸生帶入台灣的不是多元文化觀,而是仇視台灣主體性和狹隘的中國民族主義。但社會普遍認為,大陸和外國學生赴台,讓台灣校園得以國際化,台灣應有更大自信,毋須擔心被赤化,反而是中國要擔心其學生到台灣後被自由化,將改變中國社會的單一思維及威權式統治。

美國名校耶魯大學校長雷文近八年前往大陸有十二遍,這所一年預算為二十八億美元的大學,為何還要如此辛苦的跑大陸?無非是看上大陸龐大的學生人口。雷文曾經詮釋,美國大學是外交的延長,透過接觸,讓學生將美國的主流價值、文化、自由、法治的概念影響大陸。台灣在民主、自由、法治及多元文化上應有足夠信心,讓陸生前來,防堵乃不成熟的思維與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