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宮博物院明年將會展出元代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全圖。
《富春山居圖》是黃公望晚年的曠世名作,全長約七米,但因三百六十多年前,收藏者吳洪裕臨終時打算以名畫火殉而被燒成兩截,長半米的一截稱為《剩山圖》,另一截長逾六米,稱為《無用師卷》,自此未有合展過的機會。兩截畫顛沛流離,被民間不同人士收藏過,現時,《剩山圖》被置於浙江博物館,而《無用師卷》則在台北故宮博物院中展出。
《富春山居圖》合展的消息一出來,兩岸人士哄動,事關今年人大、政協兩會期間,國家領導人曾談起這幅畫,希望這兩截畫可以合成一幅畫,並說「畫猶如此,人何以堪」。有人認為,領導人此番話具有政治意義,其實是以畫去比喻兩岸關係,希望兩岸能夠有統一的機會。
言猶在耳,今年五月,北京就有人透過電腦技術,將《富春山居圖》合體展現,更同時獲得兩岸多位文化界老前輩撐場支持。其後,浙江省長在拜會台北故宮博物院時就宣布借出《剩山圖》,讓台灣市民觀賞《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美成領導人之意。
《富春山居圖》的藝術地位,絕不比《清明上河圖》遜色。現下《清明上河圖》在上海世博館中以另類形式展示,已經吸引不少海內外華人的注目。想必當《富春山居圖》在台灣展出之時,亦會開啟另外一種風潮。
打從兩岸溝通渠道增加,亦開始建立基本互信之後,兩岸合作已經不需要繞道香港。香港過去作為兩岸交流中介人的身份,是否可以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