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愈亂 愈有希望

古人說禍兮福所倚,淺白的講法就是危中有機,實屬至理名言。「脫歐」風暴變本加厲,環球股市在稍為喘定後再度急瀉,港股繼續淪為提款機,年初至今的升幅化灰。不過,隨着危機升級,希臘的去留及對整個歐洲的衝擊,再不是理論性假設,到了必須做出了斷的時候,歐元區各國不能再扮睇唔到。如果物極真的必反,眼前歐洲愈亂,反而愈有希望。

股市跌跌不休,是股民擔憂脫歐風暴惡果的具體反映:第一,擔心歐洲貨幣聯盟的完整性不能維持下去;第二,擔心歐洲的金融風險透過銀行體系不斷擴散;第三,擔心歐洲經濟進一步萎縮,甚至陷入蕭條。不難想像,首當其衝必定是金融股,而與經濟活動關連性大的,例如航運、出口及資源股,同樣無好日子過。

這些擔憂的確殺到埋身。評級機構惠譽剛剛下調希臘的主權評級,直言脫歐及債務違約風險極高。另一家評級機構穆迪則一口氣下調十六家西班牙銀行的評級,是繼日前降低二十六家意大利銀行評級後,又一次出手;同時意西兩國國債孳息及違約掉期大幅抽升,顯示危機迅速蔓延。此外,歐洲多個國家的選舉,選民多數把選票投向反對緊縮的黨派,代表民眾認定財政緊縮將換來經濟沉淪。

為何說危中有機呢?銀行體系愈見不穩,正倒逼歐央行出手。除非真的坐視銀行擠提風潮由希臘蔓延至西班牙和意大利,否則歐央行需要直接或間接提供緊急流動資金,甚至協助銀行重組資本。不過,單單向銀行放水並不足夠,面對意西國債孳息升到警戒水平,惟有買入這些國債才能把孳息壓下來,避免評級被拖垮,有能力施援手的,亦只有歐央行。

另一方面,整個歐洲瀰漫着「反緊縮」情緒,清楚顯示由德國鼓吹執行嚴格財政紀律來減債,已經此路不通,沒有市場。各國政府不得不認真考慮,以刺激增長的經濟政策取代財政緊縮,否則必定會被選民趕下台。刺激增長的政策有可能是由各國自行推動,但「窮國」財政捉襟見肘,所以更大可能是由歐盟統籌並提供財政支持。

歐央行利用共同貨幣政策,及歐盟利用共同財政政策,雙管齊下幫助歐豬國,一直被認為是應付債務危機的根本方法,卻始終不受重視,各國反而選擇視而不見,拖得就拖。現在希臘的去留已迫在眉睫,局勢愈來愈亂,救與不救必須有個了斷,相信會迫使幾個話事大國作出選擇。當然,各國仍然可以甚麼都不做,歐央行也可以繼續坐視,任由歐豬國爆大鑊,經濟陷入漫長衰退,但這顯然不是理性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