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愈益難玩 都怪監管短視

美股今年繼續在全球股市中一枝獨秀,歐洲固然頑疾纏身欲升無力,亞洲股市亦有波幅無升幅,港股成交每況愈下,更令投資者意興闌珊。資金沒有國籍之分,識時務轉攻美股如水向低流自然不過。港股兩度加時謀與國際接軌,可惜不但欲增成交事與願違,且資金日益流走,加上近期民企風暴,港交所急需亡羊補牢,積極挽回投資者的信心。

分析港股不濟的原因,與分析其走勢一樣艱難,總結一句是:難玩。港股一向處於美國和中國這兩個東西經濟重心之間,可能早上跟美股、中盤跟A股、尾市跟歐股,由大戶舞高弄低如扯線木偶,對沖基金紛紛進駐香港並非無的放矢。近期港股走勢圖表分析派最尷尬,二百五十日平均線自二月起又穿又破不下十次,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等技術分析亦全失啟示作用。

民企股神鬼難分,投資者無從鑑之只得棄之,一旦棄了就不輕易再信。監管當局補救之道,無非施重典及加強查證工作,重罰兆豐資本一例有以儆效尤之意,但畢竟來得太晚。成交低與市況難玩有互為因果的關係,散戶在波動市一向輸多贏少,首季升市恨入市太遲,四月即難逃虎口,配股集資絡繹不絕,資金進一步抽緊,延長交易時間未見其利先見其害,徒添「悶場」,港股成交疏落乃冰凍三尺,實非一日之寒。五月前瞻尚難望解凍回春。

美股不敗之謎,有基本因素亦有投機因素的支持,近期美國企業首季業績再予市場驚喜,雖然經濟數據存在反覆,但當經濟回落時,卻令市場憧憬推出量化寬鬆。其實,美國大選年股市例旺,單是蘋果公司已富可敵國,港人擁有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比例為全球之冠,愛屋及烏,消費者亦思變投資者。

金融業比其他行業更先「全球化」,在現今資訊發達及網上交易費用下降之趨勢,投資美股已非隔山買牛,做一個全職美股投資者或要日夜顛倒,但不作短炒也毋須犧牲太多睡眠時間。美股勝在透明度高,企業每季要公布業績,股東遇到不公可提出集體訴訟;反觀香港投資者任人魚肉,有公司每年數次供股、配股集資,大幅攤薄股份權益,在股東會上向散戶提供點心,而散戶自己亦可能成大戶點心。

港交所經營的是獨市生意,但現時要面對的是國際競爭,不是僅僅推出一些外國市場ETF產品就是國際化,現在是爭生意、搶客戶的年代,更需自強不息,民企風暴暫時只是冰山一角,可能更大的兇險在後頭,監管機構需主動出擊扭轉局面,洪良事件已足以為訓,一粒老鼠屎隨時可以壞了一鍋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