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在二○○七年提出搞「港股直通車」,把市況推向瘋狂,結果未開車便被中央叫停。不過,這概念一直沒有消失,反而不斷「變種」,在港的中資券商去年提出「專項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建議以「專列」形式運行,只供大戶參與買港股,最近更說這架半港股直通車,將成為中央送給香港的大禮。港股對北水南調始終有份揮之不去的情意結,但只怕理想與現實愈行愈遠。
無論甚麼形式的港股直通車,要出站便先要解答這樣做是否符合國情。內地股市一直低迷,撐A股顯然比撐港股來得迫切。中證監在上月清明節期間,特地在假期加班,宣布把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額度增加五百億美元,人民幣QFII額度則增加五百億元人民幣,可見當務之急是為內地股市輸血,如果同時又以QDII把內地資金引到港股,豈不是自相矛盾?
中資券商提議用專項QDII,顯然是有備而來。新構思只利用現有的七百多億美元投資額度,是多年前已批出,不涉新增額度,加上有一定身家的「專業投資者」才可參與,不會出現一窩蜂。券商只做經紀,毋須大鑼大鼓推銷理財產品,可減低令內地股市「失血」的印象,就看中央聽不聽?
對港股而言,任何「直通車」能駛來都有正面意義,入市資金會增加,因為目前QDII還有五百多億美元額度未用。不過,這只是故事的一半。近幾年多了海外大型企業來港上市,開宗明義說是為了貼近中國投資者,尤其目前還未有渠道到內地掛牌,便把港股視為替代。換言之,如果內地投資者可以合法把資金調動到香港買股票,港股的橋樑角色才完整,否則便是虛有其名。
不過,專項QDII並非來者不拒,只限大戶參與,除了資金流向較易控制之外,還有現實考慮。這類投資者既然被稱為「專業」,輸贏都要責任自負,不能找券商或監管機構算帳,市場反響不致太大,也不會人人嚷着要買。可是這種想法在輸錢時或許說得通,贏錢時便完全不同,內地散戶必定會問為何自己不准玩?因此先讓專列開行,亦要事先想好下一步,定出普通車開出的時間表,不能見步行步。
就算直通車開到,也不會像二○○七年般瘋狂,畢竟當時是泡沫即將爆破之時,直通車概念只是火上加油,期望再癲一次並不實際。證券界亦指出,內地大戶早有渠道買港股,如搭上專列亦不過是把投資陽光化,對港股的刺激並非想像般巨大,反而商券想多做生意便要增兵,創造就業效果更加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