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不能只看表面,尤其是美國的利率政策,更加不能只看議息會議聲明便算,還要多了解背後思路,才不會捉錯用神。聯儲局一眾決策官員可分為兩大陣營,分別是堅持超低息的鴿派,以及主張加息的鷹派。雖然兩派看法不同是人所共知,但隨着聯儲局最新的經濟預測曝光,可聽到要求及早加息的聲音愈來愈大,超低息未必可維持至二○一四年底。
在每季一次的經濟預測中,有兩項要特別注意。第一,是一眾決策官員各自對何時加息的心水日期,今次特別之處是認為在二○一四年便行動的官員共七人,較一月時多了兩位,而認為二○一六年才動手的則由一月時的兩位變成現在一個都無。第二,認為今明兩年維持零息仍屬合適的官員,數目大體無變,但認為在二○一四年仍然適合維持零息的則減少,而鷹派心目中的合適利率水平更是全線向上。
意見分歧明明愈來愈大,為何議息聲明卻完全感覺不到,還重申維持超低息至二○一四年底的承諾呢?原因是決定利率政策的公開市場委員會,十七名成員中僅十人有投票權,現在顯然由鴿派主導,主張加息的鷹派只得把口講。不過,除了幾名理事屬固定之外,其他具投票權的位置是由地區聯儲行長每年輪流坐,相信明年將出現勢力轉移。
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毫無疑問是主張超低息的鴿派,他在議息後表示,對目前的利率水平感覺安心,在可見將來會維持寬鬆,有需要時更可動用資產負債表擴張貨幣供應,表明QE3仍屬考慮之列。其實,就算他所講的是真心話,亦不免有「出口術」安撫市場的用意,以免提前加息的聲音嚇怕投資者。不過,利率加不加並非他說了算,要看數據做人。
聯儲局有兩大政策使命,分別是物價穩定及充足就業。由於伯南克一再表明目前通脹上升屬暫時性,影響決策的最重要因素自然是就業市場。按最新預測,今明兩年的失業率仍然高企,理應不支持收緊政策,但有一點易被忽略,就是高失業率屬「周期性」抑或「結構性」,目前未有定論。如果最終證明是結構性,即是一部分打工仔已被永遠排除在市場之外,堅持超低息與否便變得無關宏旨。
此外,物業市場表現亦很重要,關係着民眾的資產和財富,直接影響借貸和消費能力。如果樓價能夠穩定下來,經濟回升便有保證,但亦會帶來通脹壓力,屆時便不會不顧一切堅持超低息。正是此一時彼一時,從目前種種迹象看,QE3出台的可能性的確已降低,超低息提早收檔的機會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