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企業宜自省 痛定思痛方長進

近期屢傳美國針對統稱「中概股」的在美上市中國企業消息,被視為中美金融戰開端。其實,這些年中概股質素良莠不齊,頻頻爆出醜聞,問題也得正視。畢竟中企要獲得國際資金的長期信任和投資,就必須守紀遵法,誠信為先,尊重國際認可的市場規則和致力保障投資者利益,否則所謂的高回報、高增長,只建基於沙堆之上,難以長久,被拒諸門外,又能何言以對?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資本市場,這些年並沒有抗拒中國企業赴美上市,而中國大大小小的新經濟公司,亦熱衷到當地掛牌,因美股乃全球投資新經濟產業的資金集中地,估值和流通量都較優,更可獲取美元作資本。

可這些年,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亂象頻生,最經典的莫過於今年爆出瑞幸事件,亦難怪美方認為,這反映中概股未有遵守當地財務披露標準和法規,已屆難以容忍的地步,不能視若無睹,只是事發正值中美角力之時,容易被政治化,但說到底,「因」出於中企本身,須承受應得苦果!就如今次美國參議院通過的法案,是要求所有外國企業遵循美國審計和法規標準,否則會阻止其上市,只是以中概股的往績和形象,讓人第一時間聯想到是針對它們,實在值得反思。

本來,中概股憑着中國市場的可觀規模和相對高的增長前景來取悅國際資金,在海外上市既能滿足融資需求,又能加強企業形象,是多好的事情。然而,僅標榜增長與回報,並不足以留住長線資金,皆因目前內地的企業管治和會計制度尚未與國際接軌。中概股理應善用海外上市的資源,致力提高透明度,努力實現獲國際認可的訊息披露和企業管治水平,只有企業前景建基於國際認可的規則,才能無往而不利。要知道,這關乎資本安全和投資者權益,將心比己,任何一個市場都對上市企業有此要求,也是合情合理。

誠如內地官媒所指,「誠信」是上市公司和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的基石,正正道出中企本身的問題。面對外部壓力,中企應將改革壓力轉化為動力,正視問題並作出改善。若能藉今次事件徹底做到反躬自省,牢記除了要合法地追求盈利及收入增長外,也須背負着維護中國企業國際形象的責任,嚴格遵守國際公認的商業道德及行為標準,而成功的經驗,可傳導至境內,成為加快金融市場化改革的動力,那內地加大對外開放市場之舉,才顯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