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避不過 應戰還須自身強

經歷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經濟受創甚深。沒料到之後疫情更在全球擴散,令內、外需求均急速轉冷。雖然四月份內地工廠大致復工,惟最新數據顯示,經濟復甦的進度仍相對緩慢。這個時候,美國再挑起紛爭,顯然是要「趁病攞命」,立心不良。如今中國除了要作出合理的反制外,最重要的還是加倍努力保持內部經濟穩定,和持續推動開放改革,只有做好本分,提升經濟實力,才有條件應付這場可能長達十年的強國之爭﹗

內地最新經濟數據顯示,四月份工業生產企穩,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固定資產投資跌勢均未止,反映由消費和固定投資組成的內部需求未復常。幸而這些年中國積極推動新經濟發展,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長較快,網上零售亦活躍,有助緩衝出口、旅遊及零售等傳統產業不景所帶來的壓力。

固定投資減少,一定程度反映企業縮減規模、停業甚至倒閉的影響。四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回升至百分之六,相信若計及非城鎮的失業率,情況更加嚴峻。居民收入不穩定,影響消費信心和購買力,此頹勢須設法扭轉,否則內部需求積弱,後患無窮。

當務之急,離不開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並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才能力挽狂瀾。畢竟如今歐、美和東南亞的疫情尚未完全受控,經濟停擺令需求大降,加大內地的外貿壓力,製造業處境更困難。工人在城市找不到工作,被迫回鄉。城鄉人口流動減少,拉低產值和整體增長動力。年內餘下時間,除要保持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外,當局還須加大財政政策刺激,加快政府基建投資,以彌補私營部分的投資缺口,並針對重點產業如汽車業推出刺激政策,加快5G技術應用,為創造新價值提供有利的營商環境。

另一方面,保持資產價格穩定亦是重中之重的工作,這得從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及保持樓市穩定着手。事關這些年內地土地價格升值,房產已成為居民的主要財富,樓價穩定以及土地增值效應,正協助居民緩減當前的經濟困境,亦是信貸市場保持穩定的關鍵因素。

如今中國經濟內外交煎,疫情來去既非可控,當局只有做好本分,善用財政資源解困、協助經濟重納正軌。至於中美之爭,說到底,中國經濟要崛起,美國亦難阻。貿易戰既沒可能好快畫上休止符,科技、金融及貨幣戰陸續出現,也得硬着頭皮接招,應戰條件是力保自身經濟強。其他的,既來之,則安之,天不會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