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拖垮全球經濟,各地皆大水漫灌式穩定金融市場,令三月主權債務發行量刷新紀錄。災難當前,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乃無可厚非,可伴隨而來的是天文數字債務,一旦某地債務率先違約,蝴蝶效應難以估計。其中,香港情況無不令人擔憂,尤其是這些年高樓價和低息環境下,家庭負債不斷上升,若港府未能有效化解威脅,一場較九七夢魘更強力的經濟危機正漸行漸近!
所謂「積穀防饑」,好天時的儲備,正好可用來應急,可環顧目前疫情最嚴重的歐美,則無穀可言。歐洲本身經濟底子長期積弱,已處負利率狀態;美國即使經歷○八年金融海嘯,仍依舊不善儲蓄,聯儲局既已將利率降至零水平,更祭出無限量寬,一方面要不斷放水維持美元流動性,另一方面政府要大幅增加公共開支應對疫情,債務繼續膨脹是必然結果。在各地跟風下,全球主權債務發行量急增至逾16萬億元的歷史新高,相信本季將繼續破頂。
新興市場方面,這些年企業借落的外幣債務也是驚人,鑑於美元強勢,企業還債成本變相提高,可謂度日如年。到今年底,全球有逾150萬億元債務及貸款到期,其中逾兩成處於新興市場。經濟好的時候,尚可發新債還舊債,可如今經濟差,若「債冚債」無以為繼,接下來必是一場史詩級債務風暴!
屬外向型經濟的香港,既不能與全球債務危機分割,而其內部的債務風險亦令人關注。數據顯示,香港的家庭及非金融企業債務佔GDP比率均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前者三月份的數字更達八成,為歷史新高,足見不少家庭絕不能手停口停。同時,現時金管局放寬銀行的流動性要求,鼓勵增加放貸助救市,而另邊廂,全球投資氣氛薄弱,走資持續,加上利率低企,存款基數減少,未來貸存比率或現上升趨勢,對整體負債和系統風險的變化不可不察。
經歷貿易戰、社會動盪及疫潮衝擊後,香港經濟已傷及筋骨,偏偏港府忠言逆耳,遲遲未肯動手為樓市撤辣,施政時機一失,他日經濟大衰退,樓市崩潰,引爆債務危機,只怕恨錯難返!
如今全球央行似乎已踏上不歸路,只有硬着頭皮繼續印鈔,若然資源能夠落入實體經濟,緩解企業和勞工困局,配合疫情改善,經濟回穩則尚有點希望;可若然疫情遲遲未能受控,減息放水的刺激效用又遞減,各地政府財政顯著惡化,企債爆煲,最怕是落得惡性通脹滅債之途,看來全球的苦日子還有漫漫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