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出口弱勢未改 復甦路遙且艱巨

香港三月份進出口貿易持續受壓,印證經濟底子積弱!雖然中港兩地疫情初步受控,但重啟經濟的初期仍充滿內外不明朗因素,且企業對長期投資前景信心受創,不太可能短期內復原,意味就業市場遠未脫險,故須有心理準備,本地經濟未到最壞時刻,港府宜善用儲備加緊抗逆,協助企業和市民跨過當前難關,才有條件謀求更長遠發展。

三月份香港整體出口貨值按年跌百分之五點八,進口則挫百分之十一。若以首季計,出口按年跌百分之九點七,進口亦瀉一成。回顧去年十二月,香港出口艱辛地結束十三個月跌勢,按年升百分之三,惟好景不常,疫情使今年首兩個月合計出口按年大跌百分之十二,在在反映過去十七個月的出口業頹勢,未見得有所改善。更令人擔心的是,眼見三月份香港出口往英國、德國及美國的貨值平均按年瀉逾三成,至今歐美疫情尚未完全受控,估計四月份香港出口至該些市場的跌幅會持續擴大,一定程度抵銷內地復甦效應。

要知道,貿易物流是香港經濟「四大支柱」之一,佔據着本地生產總值約兩成比重,去年進出口貿易業佔總就業人數比例逾一成一,僱用超過四十四萬名打工仔。且別忘記,中美貿易戰尚未畫上句號,隨着疫情激化中、西矛盾,接下來的中美第二階段貿易談判好可能會更加艱巨,更何況疫情會否爆發第二波乃未知數,足見香港的進出口貿易業尚未到估底之時,期望疫後經濟「V形」反彈更是不切實際。反之,外部需求疲弱將持續對香港經濟構成衝擊,並一定程度制約內部需求復甦,於內外夾擊下,經濟「饑荒」來襲絕非危言聳聽!

在全球一體化年代,所謂「一損俱損」,沒有一個經濟體能獨善其身,包括內地也不能像○八年後帶頭復甦,意味今次香港實難以指望藉內地救市走出逆境。反觀西方社會就疫情起因和處理手法多番針對內地,是是非非,利益紛爭,小事變大事,大事又解決不了,是典型的亂世現象!無論企業抑或普羅市民,思之惆悵難安,要重建投資和消費信心,談何容易!

全球央行減息、量寬放水救市乃大勢所趨,港府當務之急,除了加大紓困措施解決民生之苦外,還須及時策略性地透過「撤辣」保樓市穩定,以扶助旅遊、零售重回正軌,再帶動銀行、保險、金融等各業回穩。若再坐昧先幾,任由經濟尋底,只怕不用兩、三年,經濟病入膏肓,神仙難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