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世紀疫情,引發全球就業市場大蕭條,各地失業率直線飆上雙位數比比皆是,即使諸如香港般保持單位數,也絕對談不上幸免,背後有着無數從業員被迫放無薪假、削工時和薪金,所謂「停薪留職」令就業實況充斥水分。此時此刻,若政府仍不肯為樓市撤辣,實欠港人一個交代。
疫情發展至今,政府抗疫表現之惡劣有目共睹,凡事不知不覺,難怪民間有批抨指「病毒輸入了才封關,餓死了仍未派錢,無確診才免費派口罩」,充分反映無神經政府的可怕,上述情景道出了港人心聲,難道政府又想「樓災殺到才撤辣」?
回看樓價早在去年六月社會動盪不安後反覆下滑,今年疫情來襲後,跌勢一度加快,直到上月才見回光返照式反彈。市場隨即以持貨力強、全球印錢,以及剛性需求來解讀,惟這統統恐是落伍過氣的理由,若市民不求甚解輕信的話,恐怕後悔莫及。須知道香港寸金尺土,置業是窮一生之力,絕不能草率作決定。
先說持貨力強及剛性需求,它們背後與「收入」唇齒相依,經濟順境時入息穩定,自然沒有沽售樓宇的壓力,父母甚至可以協助子女圓置業夢。不過,若收入頓時大跌、甚至停止的話,所謂持貨力強及剛性需求就會霎時失去如磐石般的支持,更遑論是樓市穩定的因素。或許有人會說,疫情至今樓市韌力非凡,無杞人憂天之理,可背後靠的是港人勤儉、底子較厚而已,之前儲下的積蓄仍可支撐數月,加上銀行推出「還息不還本」計劃等措施。試問這些非常時段的舉措能否持續長時間?
至於全球印錢將再次引發資產泡沫的理由就更牽強,如果「劇本」能簡單地重演,人們絕對不用擔心丟掉「飯碗」,只須立即瘋狂借貸撲入樓市,數年後必然可以印印腳退休!惟今次的事實是,環球經濟受疫情嚴重打擊,損失數以萬億美元計,各地政府印錢救市,只是盡其所能填補創傷而已,絕對不會令經濟總量有正增長,更何況泵水效果成疑,故市場憂慮的是通縮,而非超級通脹!到了疫情過後,債務問題將會益形凸顯,屆時貨幣政策的矛盾必然更深。
近期香港豪宅市道十分低迷,成交呎價僅兩萬元左右,與一些民生盤源不遑多讓,失去了以往的溢價優勢,反映最有錢的一群似聞風色變,這往往是領先指標,實不可不察。期望政府勿再執迷不悟,從速撥亂反正,若落得「樓災殺到才撤辣」的罵名,屆時社會動盪之巨將無法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