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戰升級 全球經濟勢陪葬

正當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執行情況未明之際,美國已急不及待挑起金融戰和科技戰,企圖全面「包抄」中國!依此發展趨勢來看,中美角力沒有回頭路,共同利益基礎既失,取而代之就是長期鬥爭,全球經濟發展必須為此付上沉重代價!

時至今日,廿一世紀經濟體要展現實力,關鍵在於金融和科技兩大產業。美國繼兩年前向中國發動貿易戰,大挫經濟元氣後,近期正加緊對中國金融和科技業咄咄進逼,上周美國聯邦退休基金被迫押後投資中企計劃,明顯只屬開端,令在美上市的中企正加速尋覓後備融資平台,包括來港作第二上市。順藤摸瓜,美國會否藉香港關係法來封集資後門?港人也毋須顧慮太多,反正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隨着美國商務部公布,限制企業供應晶片予華為,已印證中美科技戰入直路。要知道,華為並非普通企業,而是中國發展科技的代表,自製晶片是其弱點,若失去進口先進技術的機會,要發展更高性價比的電訊設備、更快速的流動通訊網絡,只會受到掣肘。

再者,面對美國封殺,中國5G發展誠非坦途,惟華資陷困,全球產業也會受池魚之殃!就如近日關於台資龍頭晶片企業是否供貨予華為的問題,市場謠言四起,事實是該台資晶片廠選擇在美設廠,就得放下偌大的中國市場,魚與熊掌難以兼得,中美科技發展壁壘分明,將難容中間路線收兩家茶禮,被迫歸邊必令收入受創。

由此可見,全球化「一加一大於二」的協同效應消失,市場呈分流發展,規模難同日而語,連帶國際貿易、物流等需求亦會萎縮。如今在享受全球化產業鏈好處的企業,未來必須作出抉擇,是繼續享受偌大的中國市場准入,還是投向「去中國化」的一方?如是者,未來電子消費品的成本亦會趨升,連帶消費者的利益亦會受損。

面對美國圍堵,中國正加大對本土晶片企業的投入,冀加強自主供應,惟問題是過去廿年,中國就是在自主技術上掌握不足,靠授予市場准入以換取海外技術來彌補。如今此路已不通,臨急下苦功實在需時,且成果不獲保證。

說到底,中國崛起威脅到美國霸權,招來攻擊是避無可避,惟美國以圍堵來排除中國於新經濟秩序之外的做法,損人不利己,說穿了,只是想「買時間」令其5G發展後來居上!相信中國經濟發展不會因此而停下,惟得堅持改革及提升競爭力,才有望通過作為經濟強國的「成色」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