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不改朝代變 醫局亂象待收拾

常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政府換屆,往往會出現新人事,新作風,然而,特首梁振英昨日再度委任胡定旭為醫管局主席,顯然打破了這個慣例。當社會上愈來愈多聲音要求改革醫管局、改善醫療服務之際,胡定旭繼續執掌醫管局,究竟是因循苟且,得過且過,還是勇於求變,清除積弊,不能不令人關注。

已連續八年擔任醫管局主席的胡定旭,在特首選舉中是唐英年的鐵桿支持者,今次再度獲得委任,顯示梁振英不咎既往,而且兌現了自己的承諾,「沒有梁營、唐營之分,只有香港營」。實際上,不管白貓黑貓,能捉老鼠就是好貓,誰擔任主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撥亂反正,為醫管局帶來新氣象,胡定旭能否勝任,不妨拭目以待。

眾所周知,近年公共醫療系統出現許多問題,服務質素下降,輪候時間過長,醫療事故頻仍,前線人手短缺……可謂亂象叢生,市民怨聲載道。對此,前朝政府尤其是前食衞局局長周一嶽固然難辭其咎,而身為醫管局主席的胡定旭也有一定責任。他表示連任後將會優化公共醫療質素,其中要優先處理的是努力控制病人輪候時間,改善員工服務條件及工作環境。

事實上,公共醫療問題多多,百病叢生,歸根究柢就是因為醫管局管理不善,資源錯配。港府的醫療開支年年增加,醫管局所獲撥款由二十年前的七十多億元增至目前約四百億元,增幅不可謂不大,可惜許多資源既不是用在病人身上,也不是用來改善前線醫護人員待遇,而是花在高層管理人員身上,以致架構臃腫,肥上瘦下,成了醫管局的「不治之症」。

資源錯配的另一惡例就是臭名昭著的「藥物名冊」制度。當局為了節省藥物開支,許多療效好而價格貴的藥物被排除在名冊之外,病人必須自費購買,如果負擔不起,便只能接受平價而有副作用的藥物,聽天由命。在這種制度下,即使是中產人士,也隨時因為一場大病而傾家蕩產。港府見財忘義,推卸責任,這些年來不知製造了多少人間悲劇。其實,在龐大的公共醫療開支中,藥費只佔一小部分,讓病人用更好的藥,得到更好的治療,港府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梁振英在競選政綱中指出,醫管局應全面檢討管理及人事制度、工時制度、成本效益及服務水平;而新任食衞局局長高永文亦認為,必須改善公、私營醫療服務質素及發展問題,縮短公立醫院病人輪候時間、解決醫護人員工作量過大及人手不足等問題。事實上,治病須除根,要清除公共醫療的種種積弊,首先必須從改革醫管局做起。古人說,「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舊。」如果醫管局主席繼續因循苟且,得過且過,所謂提高服務質素、縮短輪候時間、改善員工服務條件及工作環境,終將淪為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