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在立法會選舉落敗後還堅持政改方案的妥協立場,顯示出原則性,並沒有因落敗而驚惶失措。不過,民主黨還應對落敗的原因進行深刻的反思,因為在現時香港政治激進化傾向中,單只靠溫和妥協的政治立場是不足以維持內部的團結和外部的支持。
第一,或許民主黨要檢討其傳統泛政治化的傾向,不能靠平反六四和民主抗爭來作政治定位,或是改變泛政治化的取向,回歸到最初香港社會、社區運動的原來重心:走進社區幹實事,面對社會提出民生政策。二者均需實幹,前者是一磚一石地在社區建立與群眾的關係,後者是對社會的民生問題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並多方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民主黨最初的組成是社工、教師和大專師生。本來便一直應朝社區建設和民生政策的方向發展,很可惜,八九年六四事件扭轉他們的政治取向,借助社會對六四的強烈反應,在選舉中取得連串勝利,結果民主黨的領導層捨難取易,依靠政治口號來賺取政治本錢。二十年如一日,正因不變的泛政治化、口號化,領導層不經考驗,結果領導層也二十年不變,憑老本佔據黨的決策地位,也反映出民主黨的非民主化趨向——黨員數目難增,黨內缺乏民主,二者互為因果。二十年來民主黨不僅領導層老化,與香港社會政治愈來愈脫節。
司徒華去世,選舉失敗正是民主黨回歸原來基本面的大好時機。首要是把領導層全面換掉,為甚麼黃碧雲不可當黨主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