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否迷信,凶宅對大部分市民都是忌諱,過去凶宅公屋單位乏人問津,長期丟空不足為奇。但彼一時也,此一時也,隨着本港樓宇租金創下歷史新高,以往避之則吉的凶宅公屋單位也變成搶手貨,房屋署新一期特快公屋編配計劃錄得數十倍超額申請,「受歡迎」程度令人咋舌。
眾所周知,列入特快公屋編配計劃的公屋,都是因不受歡迎而長期丟空的單位,不是曾發生兇殺案,就是地點偏遠、近垃圾房、有住戶在單位內去世、前戶主曾被大耳窿追數等等。新一期特快公屋編配計劃上月中接受申請,反應熱烈超乎想像,共吸引多達七萬人申請,較去年多出近五成,以過往每期推出的特快公屋約二千個單位計算,估計今期超額申請達三十四倍。
以往聞之色變的凶宅單位如今受到熱烈追捧,其實並非因為市民移風易俗,轉變觀念,而是事出無奈,不得不然。本港樓市長漲長有,樓價早已超過九七年巔峰,連帶租金也創下歷史新高位,無殼蝸牛既買不起樓,又租不起樓,正常輪候公屋沒有三、五、七年不可能成事,單身人士申請公屋的機會更低,輪候時間更長。有頭髮沒有人願意做瘌痢,有選擇沒有人願意住凶宅,萬般無奈之下,無殼蝸牛只能「唔理好醜,但求就手」,即使是厭惡性公屋單位,也只好先上樓再說。
凶宅單位一位難求,既諷刺,更悲哀,曾蔭權前政府禍港殃民,由此可見一斑。香港自詡國際大都會,港府坐擁金山銀山,但愈來愈多市民上無片瓦遮頭,下無插針之地,原因就是曾蔭權政府大搞官商勾結,無視香港人口增加、住屋需求上升的現實,既停建居屋、夾屋,又減少土地供應,令公屋及私人樓供應量亦大幅減少,埋下今日無樓可住的禍根。縱然港府後來補鑊,推出所謂先租後買的置安心計劃及決定復建居屋,但不是杯水車薪,就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可笑的是,曾蔭權竟然聲稱香港窮人「沒有住房問題」,在他眼中,劏房、籠屋、板間房甚至天橋底、隧道,都是可以棲身的「房屋」。
事實上,近年本港僭建問題愈演愈烈,劏房大行其道,都是曾蔭權政府房屋政策失敗的必然結果。梁振英新政府不少官員剛上任就捲入劏房醜聞,社會聚焦於其誠信問題,卻不追究曾蔭權的責任,根本是倒果為因,模糊了焦點。
曾蔭權雖然已經執包袱走人,但他留下的爛攤子,仍將繼續困擾香港社會。雖然新政府有意撥亂反正,承諾增加土地供應,加快建造房屋,但在反對派政客及反中亂港傳媒的掣肘之下,施政困難重重,要在短期間做出成績,讓市民看到實際成果,並不容易。但無論如何,安居才能樂業,為市民提供房屋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是政治問題,市民的耐心總是有限的,新政府豈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