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遊有利有弊 欲擴大三思後行

醞釀已久的擴大內地居民來港個人遊,即將成為事實。下月一日起,深圳市開放非本地戶籍居民前往香港的一簽多行證件,估計逾四百萬人受惠。來港旅行消費增加生力軍,對商家自然是好消息,但對香港的整體承受能力卻是嚴峻考驗,對中港兩地居民矛盾更可能是火上添油。

深圳市公安局公布辦理出入境證件新政策細則,只要「四證」齊全——即在深圳連續繳納社會保險、持深圳長期居住證加上本人二代身份證及戶口資料,非本地戶籍居民可以享受與本地戶籍居民幾乎同等的出入境政策,包括前往香港一簽多行。為確保新政策在九月一日正式實行,當局將在深港出入境關口新增六十個窗口辦理業務。

據估計,符合四證齊全條件的深圳非本地戶籍居民達四百一十萬人,新一批內地「財神爺」即將以個人遊方式來港消費,令香港人喜憂參半。喜的是,可以刺激本地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機會,尤其在全球經濟持續動盪、本地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的情況下,「北水南調」不啻及時雨;憂的是,本港街道、公共交通設施、旅遊景點、商場、出入境口岸將更加擁擠,本已緊張的酒店設施更加一位難求,奶粉、藥品等生活用品價格將進一步上漲,舖租升高令工商業經營更加困難,相信香港市民很快就會感受到通脹加劇的壓力。

香港只是彈丸之地,承受能力大極有限,擴大內地個人遊不僅造成資源供應緊缺,亦會加劇兩地居民的摩擦。年初以來,尖沙咀名店風波,中港居民在地鐵爆粗,雙非問題揮之不去,內地「蝗蟲」與「香港人是狗」的口水罵戰,以及香港人反對粵港兩地「自駕遊」等,風波不斷,既彰顯兩地居民在文化、習俗、價值觀方面的大不同,衝突在所難免;也反映兩地政府在推動經濟融合、珠三角一體化方面急於求成,未有慎重考慮香港的特殊情況、承受能力以及市民的感受,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

不可否認,當年香港受亞洲金融風暴及沙士疫情雙重打擊,經濟跌入谷底,內地及時推出個人遊政策,對刺激香港經濟復甦效果明顯。時移世易,在個人遊政策推行近十年之後的今天,性質已有所變化,甚至有人認為個人遊對香港是弊大於利。事實上,由於歷屆港府管治無能,基建一拖再拖,各項配套設施都跟不上,以致個人遊的副作用日益明顯,對大多數香港市民來說,個人遊帶來的只是擁擠、喧囂及通脹,得不償失。

為緩和兩地居民的矛盾,港府正檢討雙非政策,內地亦暫緩開放內地人來港自駕遊,這都是順應香港民意之舉。梁振英上任前曾表示,長遠而言要控制個人遊旅客的數量,不能影響本地居民的生活。但願兩地政府在推動諸如個人遊等政策時從長計議,三思後行,切莫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