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港地縱有方 奈何風雨擾香江

千呼萬喚之下,「港人港地」政策終於出爐,兩幅位於啟德發展區的地皮將作為先導計劃首個試點於明年第一季推出。面對樓價不斷飆升,港府使盡渾身解數,頻頻出招,固然展示出穩定樓市的巨大決心,可惜這些招數零零碎碎,恐怕未必能夠取得預期效果,尤其是在目前的政治氣氛下,港府動輒得咎,哪怕是有利於民生的政策,也無不阻力重重,事倍功半。

原定遠赴俄羅斯出席亞太經合會議的特首梁振英,臨時取消行程留港坐鎮,其中一個要處理的問題就是港人港地政策,經過「馬拉松式」的跨部組討論,終於取得突破性進展。今次被選為港人港地先導計劃的兩幅啟德發展區地皮,面積一點六公頃,合計提供一千一百個單位,只限售予香港永久居民,並設三十年轉售限制。梁振英強調,樓市過去長期供不應求,社會對港人港地的反應正面,相關政府部門亦認為可以落實,所以決定盡快推行。

事實上,面對熾熱的樓市,已不容港府再猶豫,今次速戰速決落實港人港地政策,乃應有之義,問題是,這真的可以為樓市降溫嗎?眾所周知,香港是高度開放、自由的經濟體,如果一刀切限制外地人買樓,隨時弄巧反拙,影響自由港地位,所以,港府對推行港人港地步步為營,摸着石頭過河,首先以兩幅小型地皮作為試驗,這是無可厚非的。然而也正因如此,今次措施難免被視為姿勢大於實際,相對於市場的真正需求,區區一千一百個單位可謂杯水車薪,何況這批單位三年半後才能推售,遠水難救近火。

還必須指出的是,由於港人港地單位受到長達三十年的轉售限制,物業的升值潛力必然受影響,業主隨時得不償失。再說,在整體土地供應沒有增加的情況下,港人港地的推行必然影響其他樓宇的供應,結果反而可能進一步推高整體樓價。

說到底,港人港地政策並非萬應靈丹,只能視為權宜之計。正如本報多次指出,要長遠解決樓市問題,除了增加土地供應,別無他途。其實,香港不是無地可用,而是有地動不得,當下社會高度政治化,經濟和民生的議題往往被扭曲,維港以外填海被指破壞環保、發展新界農地被罵「毀人家園」、開發邊界地區更成了「割地賣港」,增加土地供應阻力重重,既是對港府的嚴峻挑戰,也成為解決樓市問題的嚴重障礙。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即使被視為「反應正面」的港人港地政策,在實施過程中也勢必出現許多問題,引發各種爭議,有人今天贊成,難保明天不會跑出來反對。總而言之,在泛政治化的今天,港府動輒得咎,推行任何政策、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何況樓市問題積重難返,絕非單單推出港人港地政策就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