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東家不炒炒西家

樓市交投淡靜是預期中事,上周末政府出重手,力度甚大,不論炒家還是買家,都被迫觀望。但後市如何,尚需觀察,一般相信除非政府陸續推出措施,否則短時間過後,樓市將再拾上升動力,捲土重來的機會不能低估。

最根本的原因是,住宅量未來兩至三年供不應求的情況未有改變,勾地政策依舊主導土地供應,除非未來一年政府恢復定期賣地,使土地供應充足,否則發展商囤積居奇,土地有價下,樓宇呎價難以回落。

成交量減少,不等於樓價回落,炒家不敢造次,但未見樓價有實質性下降的迹象。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未來十年,根據政府的主觀願望,每年有足夠土地興建不少於兩萬個私樓單位,但發展商買入土地之後,並不一定會迅速起樓,卻可通過拖慢供應以「催谷」樓價只升不降,政府沒有辦法保證供應量不虞匱乏。

明乎此,過去年多時間的各種所謂「招數」,從壓抑豪宅買賣到針對中型樓宇炒風,大多僅起短暫作用,之後又再變本加厲。難怪地產界似已看透政府思路,認為樓市熱度終歸仍會勝出。

外圍因素及政府政策也不利樓市復歸平靜,走健康發展之路。美國聯儲局搞QE2,由本月中至明年七月,分期供應總數達六千億美元的「熱錢」,再加上在港流通的七萬億港元,在銀行零息政策下,物業市場肯定是上佳選擇,不少大炒家看好後市,投放現金,再靜候「佳音」,門路不少。

部分游資據報近期已流進商舖市場,令炒舖位之風大盛。金管局數字反映商舖價格已超越九七年的高峰水平接近四成,商舖短炒不受上周額外印花稅措施的限制,小商戶叫苦連天,旺區不少老店被迫結業,未知政府短期內有否措施推出壓抑商舖炒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