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代陶瓷花瓶日前在英國拍賣會上,以相當於六億四千多萬港元天價賣出,創下亞洲藝術品最高拍賣成交價紀錄,比估價高出數十倍,買家據稱是一位華人。
乖乖不得了,近年中國藝術品的拍賣價瘋漲,是託老祖宗福,還是拜大國崛起所賜?沒人講得清楚。記憶所及,買家中不乏華人,到底是出於對藝術的愛好,還是不惜一切搶救國寶的愛國衝動,同樣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拍賣行收佣金收到手軟,賣家為翻倍的成交價喜出望外。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鴉片戰爭以來,流失海外的國家一、二級文物超過一百萬件。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數字同樣有看頭:近五十個國家二百多間博物館,共收藏中國文物一百六十四萬件,民間藏有的更是館藏數量的十倍之多。可以說,流失海外逾千萬件文物中,絕大部分是被劫掠到國外,與賊贓無異。
如今咱同胞窮得只剩下錢,牛起來了。反正有錢也收不回釣魚島,想愛國也不能隨便愛,乾脆到海外搶購國寶。你買、我買、他也買,價高者得,這比鬥搶勞斯萊斯、平治、寶馬更政治正確,比免掉人家的戰爭賠款,更能凸顯我中華民族之寬宏大量。
如此說來,西方國家根本不用擔心中國崛起,國人愈有錢,古董價愈高。如果設個「海外中國文物拍賣指數」,升幅絕對比上證指數、深證指數、恒生指數快好幾倍。卡梅倫何須低三下四跑到北京去要錢?在祖家來一場「全英淘寶運動」,再搞幾場超級大拍賣,效果肯定比奧巴馬印鈔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