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理工大學主辦一個研討會,討論深水埗的舊區重建,重心是把深水埗放在一個較大的空間、區域範疇來看。
深水埗屬香港老市區,過去輝煌在於製衣業,即使香港工廠北移,原來形成的產業鏈仍有所殘存。從深水埗到荔枝角的長沙灣道一帶,尚有不少服裝銷售店,也有一些殘留的零部件衣車店舖,荔枝角地鐵站附近更有多棟商業大廈的低層轉為批發商場,客流頗盛,甚至有不少非洲等海外客戶。雖然與當年香港作為東南亞時裝批發中心相比大不如前,尤其是上中游殘留有限,缺乏生產工廠在附近,時裝反應較慢,但還有一定的熱鬧和營業額。
據說,深水埗從天光墟起家。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是香港製衣業的盛世,也是深水埗的盛世。今天工廠絕大部分北移,還留有批發市場,可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生產在東莞,批發還可在香港,但比起東莞虎門自是遜色不少。若好好經營規劃,相信亦有復甦機會。這就要求我們把深水埗老區老行業的重振,連上珠三角來考慮。
深水埗也有電腦商場,未必可與深圳華強路的相比,理由也是深圳周邊地區乃至東莞有生產,香港沒有,故此種類規模較小。
復興深水埗,關鍵是創造就業,使本區居民有工作。創造就業不能無中生有,以深水埗現時兩個基礎:服裝與電子電腦產品,進一步與珠三角如深圳東莞的生產基地結合;維持前店後廠,但屬另一形式,前店是展銷批發零售,以產品為主,把深水埗打造為珠三角生產的展銷地,用香港的體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