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對手也合作 滬港互通創雙贏

上海及香港股市「直通車」安排談了多年,日前終於有了正式方案。總理李克強藉參加海南博鰲論壇宣布「滬港通」這一重大消息時,香港市場反應遠比想像中平靜,當天股市漲了三百多點,翌日則跌了近兩百點,市場不因政策利好而狂歡,既顯示金融市場的成熟,亦反映中港經濟融合已是大勢所趨。

事實上,「滬港通」與過往的「北水南調」是兩個不同概念,以前是內地單方面向香港放水,屬於「皇恩浩蕩」,現在是雙方投資者都可以參與對方市場,屬於平等互利的經濟合作。對上海股市來說,雖然整體市值及每日交投量均已後來居上,惟發展並不成熟,與香港市場互通,可以乘機學習香港的監管措施,提升股民的質素,而且這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必要步驟。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日前接待到訪的香港特首及立法會議員時說,香港在發展金融市場方面有很多地方值得上海學習,這既是恭維話,也是大實話。

對香港來說,向內地股民開放市場同樣是好事。香港雖號稱世界主要金融市場之一,更有「紐倫港」之稱,其實只是彈丸之地,經濟規模很小,長遠發展潛力有限,單靠香港一地之力是難望紐約、倫敦項背的,然而,一旦與上海股市互通,背靠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內地,香港市場的發展潛力即使追不上紐約,但要追上倫敦並非不可能之事。市場無疆界,何況滬港同屬一國,「滬港通」受到市場歡迎不足為奇。

香港與上海本來是競爭對手,尤其在上海被定位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及落實自由貿易區後,對香港威脅更大,香港只能面對現實,加強自己的競爭能力。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夥伴,滬港金融市場互通,其實是香港與內地經濟進一步融合的縮影。身為全球最大亦最具潛力的市場,中國已成為世界各國爭相佔領的對象,莫說歐美急欲分中國市場一杯羹,與中國因釣魚島主權爭議而關係冰封的日本,也亟欲與中國發展經濟合作,香港擁有近水樓台之利,怎麼可能因恐懼「被內地融合」而走自我孤立之路呢?

近年因個人遊數字急劇膨脹,配套設施卻嚴重不足,引起不少副作用,香港湧現「本土化」甚至「港獨」思潮,有人主張閉關鎖港,與內地老死不相往來。其實,自我孤立既是虛怯的表現,更不切實際,單以金融市場論,目前中資企業已佔大半壁江山,恒生指數成分股中,市值排名前列的大都是國有企業,而股民近來最熱衷炒作的股票,不是大型紅籌國企,就是內地民營的科技類企業,設想股市也搞所謂「本土化」,將內地企業統統撤走,香港金融市場勢必再無活力及吸引力可言。

當然,香港與內地目前仍是兩個市場,發展歷程及成熟度都不同,參與者的質素亦不同,雙方合作難免會產生一些亂象,這就需要兩地當局加強監管,以防把好事辦成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