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發展舊市區 超級新城大可為

一石激起千重浪,本報昨日引述各界意見,促請當局加大力度推動舊區大型重建項目,打造集商場、住宅及康樂設施於一身的綜合發展區,引起社會熱烈反應,多數市民認同舊區重建需有新思維,不能繼續孤立式收購重建,而應整體規劃,綜合發展。事實上,舊區重建潛力巨大,又獲得主流民意支持,只要當局好好規劃,可以有一番作為。

以土瓜灣為例,區內不少建築物樓齡都在五十年以上,因年久失修,管理不善,普遍存在石屎剝落及漏水等問題,加上近年天台屋、劏房等僭建問題愈演愈烈,堪稱危機四伏,居民惶惶不可終日。近年該區先後發生塌樓及劏房火災,釀成嚴重死傷,當局才有意加快舊樓重建,可惜進展緩慢。

事實上,土瓜灣舊樓林立,如果零碎收購、零碎發展,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完成地區重建,而且重建單棟樓每次只能提供百多個單位,對解決房屋問題無異杯水車薪。例如今次列入重建計劃的舊樓現有二百四十多個住戶,但重建後只能提供一百五十個中小型單位,聊備一格。再說,重建後的「牙籤樓」既影響市容,亦無法提供完善的社區配套設施,更可能虧本,私人發展商對這類零碎重建項目根本不感興趣。

正所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土瓜灣等傳統舊區,需要重建的舊樓不計其數,當局理應高瞻遠矚,作整體發展規劃。舊區重建,交通先行,土瓜灣目前缺乏大型交通網絡,不過日後地鐵沙中線開通,該區交通將大為改觀,地區人士甚至建議將單軌列車由啟德發展區延伸到土瓜灣,並善用九龍城碼頭,增加區內交通接駁,方便區內居民到北角及港島上下班。搞好交通配套有如打通人體任督二脈,要將此區打造成集住宅、商場、飲食及康樂等設施於一身的大型社區,變身「中九龍的麗港城」,並非難事。

本屆政府將解決房屋問題列為施政重中之重,決心毋庸置疑,奈何遭遇「地從何來」的問題,填海造地被指破壞環保,發展新界區被指毀人家園,在市區見縫插針又惹來剝奪公共空間的批評,發展郊野公園更是異想天開,拓土建屋可謂阻力重重,寸步難行。反而舊區重建爭議較小,一來美化社區,二來增加房屋供應,三來從根本上解決消防安全問題,一舉數得,所以得到區內居民的支持,只要當局搞好安置及賠償的問題,舊區重建的阻力比其他發展方式小得多。

香港不僅人口老化,建築也在老化,類似土瓜灣的舊區不少,全港五十年樓齡以上的舊樓不下四千棟,只有觀塘區有大型重建項目,其他如西環、深水埗、大角咀等舊區都是零星重建,只能事倍功半。如果當局高屋建瓴,對舊區重建全盤規劃,形成規模效益,私人發展商也會有興趣參與,官、商、民三方合作,重建效率將大大提升。

事實證明,香港並不是缺少土地,解決房屋問題事在人為,端視政府有沒有魄力,有沒有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