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張志軍訪台氛圍

太陽花學運在和平中收場落幕,學生表示退出只是逗號而不是句號,並呼喚自由民主,這正是對海峽對岸的示威與抗議。在這種氛圍下,台灣社會隱藏着反中情緒,大陸諸多位省領導本來準備訪台的都取消了行程。

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博鰲論壇上展現了理性、務實、善意的態度。他向記者表示,自己仍然希望赴台訪問,太陽花學運給了他啟示,需要了解台灣所有情況,尤其是基層民眾及中小企業的想法,並寄語兩岸共同珍惜和平發展正確道路。

原本在學運前,張志軍來訪的和平社會氛圍已形成,民進黨也表示不會抗爭,因民進黨也領悟到如要執政就必須面對大陸,與大陸交往,故該黨也開始探討理性的兩岸政策。過去,前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第一次赴台訪問,民進黨火爆示威抗爭,讓蔡英文得到「暴力小英」之稱號。但之後幾次,民進黨抗議力度逐漸減弱,陳雲林後來訪問台灣,也在南部走透透,這中間經過了相互調適的過程,培養出友善氛圍。

可惜,經過這次學運,氛圍有了重大改變。北京站在學生和民進黨的對立面,將這次學運定性為無知的學生被民進黨利用,甚至認為學生衝闖行政院就是暴民,是台獨分子肇事。如此指摘,只會激化鷹派學生、民進黨與北京的矛盾,難免帶來不友善的反制。

太陽花學運是學生自發透過網絡發起的,民進黨想藉機參與,撈取政治利益,卻不被學生認同,後來也都淡出。這場學運是台灣政治運動的轉折,但北京仍是以舊思維看新問題,而且無法包容不同的見解,更不接納客觀的評述,甚而封殺不同的聲音,如此就見不到事實真相,只會聽到逢迎北京、投北京所好的聲音,根本無法掌握台灣社會脈動,難以走完統一的最後一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