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經濟發展方向新探索

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增長最重要的三股動力,分別是出口、投資和內需。出口方面,八十年代初,每年總額大約在一百多億美元;到近年,已經超過二萬億美元,增長超過二百倍。要在這兩個基數上獲得同比率的增長,難度和概念都完全是不同的。投資方面,八十年代初,投資佔GDP的比例大約在百分之三十;而至今,已經在百分之五十左右。這個比例在世界各地來比較,還是比較高的。至於內需,則正好相反。八十年代初,內需佔GDP大約百分之五十;而至今,則下跌至百分之三十五左右。所以可見,再依賴傳統的動力去拉動經濟發展,已經不太容易。

總理李克強在四月十日的博鰲論壇開幕禮演講中,便提出所謂的「三大動力結構論」,將通過:向改革要動力,向調結構要動力,向改善民生要動力,來獲取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能量。這實際上就是在回應上述的困難。目前已經「多方施策」,可預見未來的政策,將會是結合經濟增長、深化改革和改善民生的一籃子綜合現代公共行政管理模式而進行。

除此之外,目前比較穩健的是政府財政和金融體系。儘管中國儲備充足,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挑戰,例如高額的地方政府債務。這方面,政府也是投入了很大的改革精力有序地進行。這幾天,讓大家頗為關心俗稱「滬港通」的香港和上海股票市場合作,以及近年經常聽到的人民幣國際化問題,便屬於金融體系的發展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