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再談疫後

疫後生活怎樣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很難預料,唯一新常態會是口罩與勤洗手。社交距離在疫病轉為風土病的可能性下,應是新常態。可是,在西方社會,自由散漫的心理,即使在疫病肆虐期間亦很難做到,美國和俄羅斯是典型的例子,中國內地在強制之下,表現得比海外為佳;稍一放鬆,便有眾多違規違法出現,社會心理對疫病還是存在着僥倖心理,有如愛滋病,即使屬絕症,還是有許多人甘冒風險。

疫情過後一、兩年,還會有所警惕;日子長了,疫情受控,便會故態復萌。政府可以怎樣在社會裏強制推行,形成習慣呢?

新冠肺炎疫後另一轉變是經濟不景氣,全球在疫前由發達國家帶領的是走上泡沫的奢華浪費經濟。當然,每次因此爆發的危機都以轉移給弱勢社群和弱勢國家為後果,國家之內的政府和國際機構,基本上都是為泡沫經濟既得利益者把持,危機之中稍作收斂,危機過後還是以擴大泡沫牟取私利。此所以,無論是疫情引發、金融觸發的經濟危機,幾十年來都是此起彼落,愈來愈嚴重。

今次世界大疫可帶來大蕭條的大調整,但各國還是盡量轉嫁,也不顧一切地製造泡沫救市。只有當各種矛盾集結,再無法轉嫁,再無法製造泡沫,大蕭條大整頓終歸來臨,世界大亂。

可是,在疫後有哪個國家、哪個社會願意面對這樣的未來現實?中國政府可以去槓桿化,整頓國內經濟,回到生活與發展的基本。可是,以美國為首的歐美發達國家,會甘於負上自身負債經濟的責任,讓經濟與權勢和生活水平作大的向下調整嗎?中國務實便必然被視作攻擊掠奪的對象,政府能夠堅持下去嗎?

內地受美國消費主義侵蝕幾十年,疫情不足以警示群眾回歸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消費模式。疫症致命是人的健康存在眾多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資本主義的暴發發展的禍害,不良飲食、過度縱欲、破壞與污染環境,疫症說是大自然對人類過錯的懲罰,一語中的。但是疫情過後,政府與媒體宣傳的報復性消費,卻是全無反思,把錯誤重複,更加上所謂發展經濟藉口,內地如此,香港亦一樣。中國傳統與天地自然契合的生活方式,早已被資本主義的原則與邏輯破壞殆盡。內地網紅李子柒變成國寶,只作供奉,不是生活的實踐。大疫的大教訓可否喚回中國傳統生活的智慧?

其實,疫情中不少地方病死率低,它們都有着不同的公共衞生安全的條件,包括醫療預防方法、生活方式,我們好應該從中總結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