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步入嚴冬 反水客自作自受

反水客鬧劇不斷,零售業應聲下跌。一月份零售貨值按年重挫百分之十四點六,創亞洲金融風暴後十六年來的最大一月份跌幅,用「災難」來形容並不為過。零售業步入嚴冬,是否檢討個人遊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難怪日前高調揚言要與中央討論一簽多行等措施的港府轉口風,承認收緊政策「並不容易」。

零售業由盛轉衰並非偶然,而是有迹可尋。去年全年零售額錄得二○○三年以來首次下跌,已經令人警惕;羊年春節期間,個人遊旅客又錄得百分之五的跌幅,再次響起警號。然而沒有最差,只有更差,今年一月份的零售貨值竟然重挫近一成五,以單月跌幅計,僅次於沙士當年四月份零售業跌幅。零售業好景不常,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包括內地大力反貪腐,內地客消費模式改變,導致珠寶首飾等奢侈品銷情慘淡;而本港政局不穩,紛紛擾擾,尤其是激進組織針對內地客的不文明行為層出不窮,一時「驅蝗」,一時「光復」,令零售業雪上加霜。

不管願意不願意,喜歡不喜歡,內地客已佔據本港旅遊業大半壁江山,他們的消費更支撐起零售業,對整體經濟影響巨大。事實上,香港以貿易立港,自由市場是賴以成功的基石,內地客來港消費是巨大的商機,哪裏有關門趕客的道理呢?誠然,針無兩頭利,客人太多會造成擠迫、推高物價等副作用,但問題並不是沒有解決的方法。有人建議在邊境設立購物城,既方便旅客消費,又可以減輕對市區的壓力,可謂雙贏。最新民意調查亦顯示,絕大多數市民支持在邊境設立購物城,可惜港府坐而論道,至今一事無成。

激進組織人數有限,代表不了主流民意,但由於他們不斷鬧事,好勇鬥狠,不僅騎劫了反對派,也騎劫了整個香港。最諷刺的是,港府執法無能,反而向激進勢力低頭,一再表示向中央爭取檢討個人遊政策,控制旅客增長,其實是將難題拋給中央。站在中央角度,收緊個人遊本來不難,但不能不考慮內地人的感受。多年來中央對香港幾乎是有求必應,早就引起內地人不滿,直指香港被「慣壞」,如果今次又向香港讓步,勢必惹來更大的反彈。一邊是香港的訴求,一邊是內地居民的權利,中央可謂左右為難。

正如有人指出,當年香港主動要求中央放旅客來港消費,振興經濟,現在又嫌客人太多,要限制他們來港,是「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全國人大發言人傅瑩昨日談到香港反水貨客問題時亦強調,香港作為國際城市,應保障所有旅客包括內地客的「安全及尊嚴」,間接批評港府執法不力,助長趕客歪風。

時移勢易,如今的中國已不是過去的中國,如今的香港也不是過去的香港,內地客不怕沒有地方消費,不愁沒有地方歡迎,何必再來香港花錢買氣受呢?香港人繼續以大香港心態對待內地客,港府繼續無所作為,最終損失的只是香港本身,零售業進入嚴冬就是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