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擔不起不買樓 居住問題怎解決

一石激起千重浪,金管局出招收緊物業按揭貸款,有意置業的市民首當其衝,成為最大受害者,引起極大爭議。港府強調兩害相權取其輕,為了確保金融體系穩定,不得不作此選擇,可見今次目的並非遏抑樓價,更非為置業者着想,而是病急亂投醫,這些所謂逆周期措施到底能達到甚麼效果,實在令人懷疑。

對於金管局的措施,社會各界反應不一,有人認為可以令樓市冷卻,有人認為無助遏抑樓價,有人甚至認為可能弄巧成拙。當局承認,收緊按揭後市民可能更難上車,但由於目前樓價不尋常,細價樓升幅顯著,加上低息環境已持續一段時間,需要作出風險管理。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更直言,市民負擔不起便不應買樓。

量體裁衣,量力而為,負擔不起便不應買樓,這些道理人人都懂,問題是,市民的住屋需要又如何解決呢?不買樓便只能租樓,偏偏公屋供應嚴重短缺,私樓租金又不斷上漲,無殼蝸牛除了望天打卦,還有甚麼辦法?港府高官漠視基層居住問題,一味講風涼話,正是現代版的「何不食肉糜」。

毫無疑問,目前樓市表現極不健康,樓價嚴重脫離市民購買力,這是不爭的事實。去年第四季,按揭供款相對住戶入息中位數升至五成八,遠高於過去十年的四成七長期平均數,顯示樓市已進入非理性亢奮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當局出招本來無可厚非,可惜由於未能對症下藥,相關措施未必可以有效遏抑樓價,反而影響真正用家,隨時弄巧成拙。正如有人指出,金管局收緊按揭貸款,變相增加財務公司的市場空間,部分有置業需要卻付不起首期的市民只能轉投財務公司,除了被迫付出高於銀行的利息,亦進一步增加樓市及金融體系的風險。近年財務公司如雨後春筍,愈開愈多,正是當局不斷收緊按揭貸款的結果,部分物業透過財務公司三按、四按,更是潛藏巨大危機。

事實上,房屋需求是剛性的,港府一日不能增加供應,不管如何出招,也是徒勞無功,今次措施即使可以令樓市冷卻,也只會是短暫的,正如之前的辣招迅速失效一樣。特首梁振英承認,要解決房屋問題,最重要是增加土地供應。然而說者自說,在目前的社會和政治氣氛下,港府施政阻礙重重,增加土地供應談何容易。以新一年度賣地計劃為例,二十九幅住宅用地中十五幅尚未完成改劃,能不能全部如期推出市場,仍是很大的疑問。難怪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慨嘆,近年部分團體在沒有足夠理據下,以司法覆核阻撓政府賣地,打亂部署,令土地供應無法增加。

香港就是如此荒謬,一方面房屋問題日益惡化,一方面有地動不得,令人莫名其妙。說到底,如果港府不能擺脫這種困局,推出逆周期措施也好,管理需求也罷,終是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