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一次也嫌多 規管美容不容拖

女為悅己者容。愛美是女人天性,美容是現代潮流,在人人趨之若鶩下,美容行業蓬勃發展,方興未艾。然而,隨着美容機構遍地開花,不少更冠以「醫學」之名,導致泥沙俱下,良莠不齊,加上當局監管不力,漏洞多多,結果亂象叢生,意外不絕。

二○一二年十月,大型醫學美容集團發生「毒血針」事故,導致一死三傷,警方拖至昨日才以誤殺罪名拘捕兩男一女,包括集團負責人和涉事醫生等,醫學美容的安全問題再次引起關注。令人不解的是,事故已發生兩年多,為何現在才採取行動呢?事實上,正是因為當局歎慢板,至今仍未對美容業作出任何規管,才會導致事故不絕,投訴不斷,除了這宗「毒血針」奪命事故,去年亦發生兩宗抽脂傷亡意外,一再暴露當局的監管漏洞。

當年發生「毒血針」事故後,當局曾煞有介事成立檢討委員會,研究設立發牌制度,限制醫生只可在合規格及持牌的醫療中心做高風險手術。委員會經過一年多的檢討才將報告提交食衞局,詎料之後竟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至今尚未展開立法程序,可謂咄咄怪事。

有長期跟進相關問題的立法會議員表示,「毒血針」事故後,美容業界曾稍為收斂,但由於規管法例遲遲未出台,業界很快便故態復萌,投訴數字再度飆升。在相關投訴中,除了涉及不當銷售手法,亦有不少涉及美容手法,例如彩光、激光等灼傷個案,美容業的亂象由此可見一斑。

眾所周知,許多美容機構與醫生關係千絲萬縷,有合作關係,亦有從屬關係,有醫生自行開設美容中心,亦有診所提供醫學美容服務,可謂五花八門。而不少美容機構為了吸引顧客,更是巧立名目,引入未經廣泛證實有效的醫療技術和儀器替顧客減肥瘦身,令醫療和美容混淆不清,許多原本只可在醫院由醫生執行的手術例如抽脂,被包裝成美容療程,在沒有足夠急救醫療設備和全面消毒場所內進行,難怪意外頻生。正如醫學界人士指出,當局對醫學美容完全沒有監管,任何人都可使用激光儀器,都可以抽脂,都可以注射美容產品,簡直匪夷所思。

正所謂,官不殺伯仁,伯仁因官而死。美容事故接二連三,無疑與業界良莠不齊有關,而當局敷衍塞責更是難辭其咎。港府經常批評反對派議員拉布阻撓施政,其實,當局對規管美容業拖拖拉拉,議而不決,不也同樣是在拉布嗎?而且這種拉布隨時要付出人命的代價。常說吃一塹,長一智,美容事故已經夠多了,到底還要奪去多少人命才能敲響官僚麻木的神經?

說到底,醫學歸醫學,美容歸美容,兩者混淆不清,正是所有亂象和事故的根源所在。對此,港府固然要盡快堵塞漏洞,加強監管,市民亦應自求多福,不要輕易冒險。雖說愛美是女人天性,美容沒有對錯之分,但無論如何也不值得以自己的生命健康作賭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