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跳至主目錄​

坦言集:貨幣戰爭

在美國經濟失控,依賴印刷美元以支付外貿逆差和軍費開支的情況下,金融海嘯是必然的結果。金融海嘯的結果不是美國帶頭進行調整,減少槓桿式的透支,而是美國帶頭作所謂的貨幣量化寬鬆,用印美元來填透支虧損。這實際是逃避調整,把危機拖延。

美國狂印美元以支付進口,使全球美元氾濫,美元因而必然貶值。美國的意圖很簡單,美元貶值,美國支付債務的本息開支實際相對減少,這是傳統用通脹或貶值來沖減負債的慣用方法。上一次打擊日本的典型例子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美國經濟的衰退和美元貶值,今次的打擊目標應是中國。

另一作用是以貶值來促進美國產品出口,並且藉美元的升貶頻繁來打擊其他國家的投資部署。日本於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在東南亞的投資,也是因美元大升大貶而大部分報廢。今次應該又是針對中國在海外的投資。

當然,美元貶值除了針對中國外,還把歐元、日圓推高,衝擊歐洲與日本的經濟調整和復甦。歐日經濟受打擊則反過來打擊歐元、日圓,把國際游資趕回美國,支撐美國用美元的透支。

國際貨幣基金會警告貨幣戰會加劇,但卻不針對美國,似乎有偏幫之嫌。禍源是美元貶值,背後是美國濫發貨幣。人民幣升值壓力只是美元貶值的後果,不是人民幣本身的問題。同樣地,歐元、日圓的升值也是美元貶值帶出來的後果。若歐元、日圓要控制升幅,怎辦?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電 郵: news@opg.com.hk網上爆料
傳 真: (852) 3600 8800手機網站: m.on.cc
SMS: (852) 6500 6500MMS: ireport@on.cc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
本網站已採納無障礙網頁設計。如閣下對此網站在使用上有任何查詢或意見,請以下列方式聯絡我們。 電郵 : enquiry@on.cc
東方日報香港人的報紙 必然首選 連續49年銷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