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稱為亞洲的世界城市。按傳統的城市競爭力指標,如經濟規模、資產價值、水陸空交通等,香港還可在世界城市名單中上榜,更憑自由經濟體制的空泛且帶有濃厚意識形態色彩的指標,成為全球領先城市。但是,從宜居城市的角度看,例如綠化環保、城市空間、社會包容性、公益設施、建築特色,以至文化特色等,香港在全世界各大城市之中卻沒有甚麼地位。
例如,近年全球頗受歡迎的都市雜誌《Monocle》,每年都有全球最宜居城市的評選,評選的標準不是傳統指標,而是迎合創意人才的宜居宜工作的要求。每年評選出來的二十五個最宜居城市,香港都難以獲選。近三年排名第一的都是歐陸城市:哥本哈根、蘇黎世和慕尼黑;亞洲城市上榜的只有日本的東京、福岡和京都,以及新加坡。
香港人不喜歡新加坡,主要原因是相互競爭帶來的猜忌、排斥。但作為居住工作之所,新加坡更符二十一世紀的城市,自然、社會文化的空間頗大,政治空間也未必比香港小,而且貧富懸殊、社會矛盾不如香港。
嚴格地說,香港更像十九世紀或二十世紀初的大城市,一切以錢為上,帶着暴發戶的心態。此所以香港政府關心的是迪士尼樂園、郵輪碼頭;填海建的是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方便有錢人的汽車交通(大反環保原則),故新加坡慶幸:正因香港空氣污染、交通擠塞,國際金融企業及人才都願捨香港就新加坡,香港想做怎樣的世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