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不自量力 欺騙市民

政府對公用事業施行利潤管制,實質作用是利潤保障。利潤上限以企業資產值百分比計算,欲增加准許利潤,增加資產值便可:引入環保設施屬增加資產值、不關閉不環保過剩生產設施則屬保持資產值,但兩者皆與企業是否關心環保無關,企業關心者僅是獲取更大利潤而已。

公用事業成本包括燃料開支、工程造價、僱員薪金等,項項一目了然;政府核數管制利潤並無難度,卻阻止不了他們不合理加價。政府照辦煮碗,聲稱對保險公司實施利潤管制,市民便可免受醫療保險瘋狂加價之苦,大家相信嗎?

保險乃是「靠估」行業,先估計風險,然後按估計收取保費。通常是高估風險,收取比風險高的保費,藉此牟利;但亦不能太過誇大,因收費過高,生意會被競爭對手搶走。

基於此,提供政府「自願」醫療保險的保險公司肯定會把風險估計得較高,因為要穩妥、要防止倒閉,且是多家保險公司聯手誇大風險,因為大家都使用政府規定的標準條款,他們之間並沒有甚麼競爭可言。

這誇大的收費會反映在保險公司利潤嗎?那又未必!保險公司估計的,並非只是年度風險,而是明年、後年,甚至十年、二十年後的風險;且可強辭奪理:投保人口愈來愈老,索償風險愈來愈高;醫療科技愈來愈貴,索償價值將以幾何級數上升,因此須為未來巨額賠償作儲備。

是故,保險公司可以此為藉口,把任何高於准許利潤上限的利潤撥歸賠償預備金,包裝為已出之物,因而利潤實質超越上限,卻毋須減低保費,甚至訛稱面對巨額索償而增加保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