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港一直是糞坑。上世紀六十年代,家居上環,父兄輩最愛公餘活動是到中環卜公碼頭「浸泥鯭」,即用鐵網做成籠子,裏面放麵包皮作餌,浸在水中,趁泥鯭游進吃麵包之際,即把籠子拉離水面,魚兒即成消夜泥鯭粥材料。
當年,卜公碼頭隔鄰乃污水渠出口,水質之「佳」毋須想像,水面漂浮的「黃金」狀物體處處可見,吃這裏捕捉的泥鯭煮粥長大者如我,自小經常服用「卜公牌大腸桿菌疫苗」,腸胃抵抗力特佳,鮮有屙嘔肚痛。
一九六六年,在西環海旁泳棚學游泳,在風向水流配合得宜的日子,海水頗為清澈,但好日子不多。某日,戴上從同學借來的潛水鏡,興高采烈跳進水裏,但還未細緻觀察水中景象,即有「黃金」狀物體迎面而來,潛水鏡中個正着,即時如海豚般從水中彈出,敗興而還。
渡海泳是從前一年一度盛事,但可能隨着香港富裕起來,港人身子再難抵受維港污染,自一九七三年最後一屆之後便停辦至今。政府近年指維港水質已漸見改善,水中魚兒數目及種類俱增,二○一三年恢復渡海泳有望,有游泳總會更要求提前舉行。
今時今日,「黃金」狀物體浮游海港景象雖較少見,但香港污水處理仍未符現代城市應有水平,只清除污水中固體,未經消毒便排放出海,因此,政府禁止市民在維多利亞港抽取養海鮮用水。試問若批准在同一水域舉行游泳比賽,政府何以自圓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