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香港的股票市場如日中天,恒指一度突破二萬三千點,成交額也突破了千億元大關,股民欣喜若狂。這個「全民為股市瘋狂」的現象,在金融風暴後的香港可謂非常罕見。
當然,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是,港股發威並不是甚麼香港經濟從谷底反彈,也不是甚麼外圍經濟起飛;最主要原因,還是早前「十一」黃金周,上海和深圳的A、B股市場休息,外國熱錢流入內地但無處可洩,所以才流入香港股市,港股只是在毫無利好因素之下乾升而已。
有消息指出,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回落至二月份以來最低點,美國聯儲局已經着手準備提出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這將意味着聯儲局將再次開動他們的印鈔機器,目的為了令美元繼續走低。
實際上,美國正面臨一場嚴重的通脹危機。傳統宏觀經濟學中,當國家出現通貨膨脹,主要離不開加息方法,增加貸款投資的成本,減少投資在國民生產總值的份額,抵銷通貨膨脹的效果;然而,美國聯儲局卻反其道而行之,為堅持弱美元而持續的推行低利率政策,刺激資產價格急升,產業泡沫再次湧現。聯儲局還有另外一招,就是繼續的透過印鈔來製造通脹,導致美元貶值。這做法大有稀釋外債的作用,但是也會造成通脹的惡性循環。
澳洲在美國一直奉行低利率低匯價的方針下,正承受着澳元匯價高企的局面,國內經濟疲弱但減息不能。試想,如果人民幣也走澳元之路,被美國的低利率低匯價影響,持續下去則人民幣不斷升值,陷入美國精心策劃的貨幣戰,這不利國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