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清明上河圖》來港

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在世博功成身退之後,在萬千雙眼睛關注之下終於來香港展出。

上海世博在上月底圓滿結束,總計有接近七千三百萬人次遊客進入世博園區參觀遊覽,而中國館錄得的參觀者人次更有將近九百萬,大部分都是慕《清明上河圖》的大名而來。有些看過中國館的人都說,如果沒有那幅動態版《清明上河圖》,中國館的吸引力將會明顯減少一半。

《清明上河圖》鐵定來港展出之後,康文署就在數天之內把七十多萬張門票全部售出。市民對《清明上河圖》顯得格外高興,民間從事文化工作的人士見到這個景象也興奮莫名。

不過,這時候坊間有些人卻不斷的為《清明上河圖》展覽潑冷水,如質疑有多少人對動態版《清明上河圖》有認識、對宋朝的歷史有認識?有多少人為了看這《清明上河圖》而做功課?有些人則認為,把國畫與動畫融合是一種褻瀆中國文化的行為,把中國文化變得不倫不類云云。總之,他們不對《清明上河圖》大潑冷水就不甘休。

其實,這又有甚麼所謂呢?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不同的出發點欣賞這幅作品:有人從歷史的角度去看,有人從欣賞藝術品的角度去看,有人從娛樂的角度去看,我們不需要理會為甚麼動態版《清明上河圖》會引起廣大市民的興趣,哪怕市民只是跟風去看而已。

對市民來說,縱使不明白國畫的歷史和意義,純粹感受一下國寶與科技的結合成果,那已經是一種很好的享受。批評的人何必自命清高,質疑市民看《清明上河圖》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