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敗人生意

對於香港「阿珍」式的醜聞,其實已經是習以為常,因為每次旅遊醜聞一出,部門和業界就裝模作樣,作一些例牌回應,然後再由媒體和輿論領袖炮轟幾下,那就鳴金收兵。今次業界就搞個集思會,作一兩句口號應付一下,但除了叫幾句口號,讓記者拍拍照之外,有沒有就這個問題的結構提出解決的辦法?沒有!

這種旅遊劏客的問題,經過幾次爆發之後,公眾其實已經完全明白其中奧妙,就是以超低價錢吸引旅客,請君入甕之後,就由香港的旅行社和導遊操刀劏客。要劏,當然是從高價的「珠寶」入手,軟硬兼施、巧取豪奪不在話下。

這個根本就是一個局,政府要解決,就一定要破局,把這個局留給業界去破,根本就是與虎謀皮。不過,業界是利益攸關的持份者,當然努力去維持這個局,充其量讓這個局好看一點,風聲緊時改頭換面,或者稍為收斂,風聲過後又故態復萌。上次氣死體壇名宿不過是兩個月前的事,現時又有阿珍,究竟政府有沒有重視過?

政府之所以不重視,因為事不關己,反正受氣、受騙、受罵的又不是香港人,受害人不會在香港有所行動,造成甚麼嚴重政治後果。不過,真正受損的,卻是香港的聲譽。

其實,這聲譽由七百萬人去均分,本人有專欄,就可以在此發發火、消消氣;其他香港人充其量茶餘飯後罵上一兩句,根本沒有用處;每年千萬人訪港,也不會因為一、兩單事件就立刻不來港。故此,政府也不緊張,業界更有恃無恐。

行內有云,敗人生意,如同殺人父母。好官我自為之,又焉會敗人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