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時代提出和平統一祖國,解決台灣問題的方針,但依然不斷強調凡文事必有武備,不能承諾對台放棄使用武力。因為沒有武備,和統就是空的,絕不能成事。
鄧小平之後的江澤民也是這個路子,然這段時間台灣變化翻天覆地:一是蔣經國死;二是台灣全面普選,結束國民黨「威權統治」;三是民主選舉使國民黨下台,主張「台獨」的民進黨上台,並執政八年,反對任何形式的統一已成為台灣民意主流,連國民黨也不敢再碰「統」的問題。過去這些年,大陸是「誰不改革誰下台」,台灣則是「誰主張統一誰下台」。
江澤民之後,中南海「正視現實」,對台工作幾乎不再公開講統一,只講「反獨遏獨」,講統一只在內部講,對「台灣執政者」和「台灣同胞」只講「兩岸和平發展」。既然不再公開講統一,也沒有統一的時間表,當然就更不必講甚麼「凡文事必有武備」了,也不必講「不能承諾對台放棄使用武力」了。倒是台灣方面念念不忘講「武」,念念不忘購武,隔三差五就要表示台灣要「保持戰力」,要「以戰止戰」,生怕北京不知道台灣有足夠的武力抗統,生怕北京不知道台灣有「武」在此,你不能不和我講「和」也。
台灣很清楚,逼北京對自己講「和」——兩岸和平發展——靠的就是自己的「武」本。這個「武」本包括兩大方面:一是台灣的武裝力量;二是美國人的軍事援助乃至軍事干預。同時,台灣也樂意看到北京有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和「自以為是的判斷」,這就是兩岸和平發展,北京不斷經濟上送台灣「大禮」,會令台灣對北京在經濟上產生依賴性,今後想不「和統」而不得也。
然而,經濟壓力有那麼大嗎?能迫使台灣放棄「國家主權」迎合統一嗎?台灣朝野都覺得是一個笑話,對此他們一點不擔心,倒是可好好利用北京這個幻想大大收禮、多多收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