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最低工資水平角力

《最低工資條例草案》經過逾四十一小時激辯,終於以大比數通過立法會,香港低收入階層的工資保障運動從此進入全新階段,全港二十多萬時薪低於二十七元的打工仔有機會加薪,小部分人亦可能面臨被裁的命運。

下一個勞資角力的戰場將是法定最低工資水平的建議,最快於下月底呈交政府。究竟是勞工界倡議的三十三元時薪,還是商界認為合理的二十四元,最終中間落墨則極可能是二十八元。當然,決定權在曾蔭權會同行政會議手中,且拭目以待。

估計明年初會正式落實各項措施,受影響最大的主要有多個低薪行業,包括清潔服務、餐飲、保安、零售及安老院舍等,其中不少中小企的營運成本會上升,相對而言,大企業受影響程度極之輕微。

香港與其他亞洲區的發達經濟體比較,如台灣、南韓及新加坡等,中小企佔企業的總體數高達九成以上,在經營成本上,租金、來貨(如飲食業的食材)及人工是三大開支,分別佔三成、四成及三成。立法後,受影響最大的當是小型快餐店及茶餐廳。

在高地價政策不變下,租金不斷大幅飆升,中小企缺乏議價能力,租金佔成本的比例持續增加,這是硬支出;唯一可作靈活調整的,主要是工友的工資。值得注意的是,通脹重臨,到了年尾,情況更見嚴重。

大企業佔有市場的份額高,議價能力強,受最低工資影響輕微,可通過大量外判,將成本轉嫁到中小企,所以最低工資水平的釐定,主要看中小企的承受能力。

最低工資應不會導致大量裁員,回歸後失業率介乎四至六個百分點,低技術工人供過於求,未來中小企即使裁員,情況不會太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