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看準形勢後才出手

早年,筆者家中偶有蟑螂出沒,廣東人稱這種昆蟲為曱甴。曱甴也是生命,我盡可能不殺滅,大多會在手上鋪一張紙巾,然後見一隻捕一隻,捕獲後就到室外放生,所以累積了不少「降服」曱甴的經驗。

反修例運w動掀起後,警方與部分親建制人士將示威者稱為曱甴,對不同政見者就用貶意稱呼,畢竟有失厚道,我不愛如此出言,今日也不打算破例。只是我家不是田連阡陌的大莊園,家中範圍內不可能出現白兔或梅花鹿,故此只能用收服曱甴的經驗,去說明政府應對示威該用的策略。如果筆者他朝有幸發達,能買下美國總統特朗普名下海湖莊園般大的物業,到時候我不介意用捕獵梅花鹿為例,去說明相同問題。

我不想殺滅曱甴,就等於京港政府不想「六四事件」在香港重演一樣,出手時既有保留,一切便得小心看着辦。曱甴不是省油的燈,見到牠便不由分說,馬上捕捉,有時是不行的。你動牠也動,靠近時,這小昆蟲可能已一溜煙的竄進了床角、枱底。因此,你得先靜一靜,看清牠的勢頭是向哪一方向移動,拿捏準確,出手才能奏效。

捕捉曱甴前至少要先觀察幾秒,就等於在應付大型抗爭活動時,可能先要觀察幾個月,不看清形勢便貿然出手,往往只會徒勞無功。所以在運動開展初期,本欄便斷言京港政府會用「拖字訣」,那是因為沒經過幾個月的細意觀察,你根本掌握不到示威者的真正意圖。

事實上,這次運動名為反修例,但修例工作早已停止,反對派還是不依不饒,他們真正的目的是甚麼?大家可能尚未弄清楚,是否成立了獨立調查委員會,他們就肯罷休?此刻,誰也說不準,甚至就連示威群眾本身也未必說得明白,為政者只能繼續觀察,直至你能通盤掌握對手的意圖和動態,出手才會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