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政府批准了連接俄德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在丹麥境內一段的建設,管道便可在二○一九年底全部建成;北溪一號天然氣管道早在二○一一年建成,二○一八年滿載運作。連同二號管道,在明年開始,俄羅斯供應歐洲的天然氣便可大增。
俄羅斯的天然氣儲量全球第一,歐洲本地天然氣生產則正趨耗盡,各國也因應氣候暖化而棄用煤、油等,改用清潔能源,天然氣便會成為主要的清潔能源。其中德、法、意三大國佔的比重最大,可是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佔歐洲能源需求不多,作用關鍵但不是絕對。
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另一重要性,是德俄企業合作主持天然氣在歐洲內的分銷,這將會成為戰略性資產,德俄合作便可借天然氣供應與分銷掌控整個歐洲的發展,形成德國主導的歐盟與俄羅斯的戰略性合作。證諸德國要與法國建立歐洲的軍隊,要求美國撤軍,擺脫北約與美國的政治與軍事的控制。這應該是二次大戰美國建立全球霸權之後,歐洲第一次走上獨立自主之路。此舉伴隨着俄羅斯對美國的積極抗衡,中國脫鈎美國,便是新的國際多元格局。三者互相影響、互相支援,變成了反美或去美的國際連線。
如此的發展會帶來多個巨大影響。
一是美國趨於孤立,但不可能回歸門羅主義,因為美洲後院已失火。最大的可能性是政策趨於極端,如特朗普那樣,「讓美國偉大」變成了對所有國家的打壓。軍事冒險主義、顏色革命的混合戰爭,科技戰、金融戰將會層出不窮。這會是霸權主義沒落過程的最後瘋狂。
二是歐洲在英國脫歐之後會加強內部的調整與團結,德法作為主導,將突破美國的外交禁制,連俄親中,也會重返中東、北非,歐日同時與中國並行地推進一帶一路的發展。在擺脫了美國之後,在環保綠色發展、文化重建和更新,以至多元化融合方面,歐洲會有所創新,裨益全球,或者政治獨立會為歐洲帶來新的文藝復興期。
三是中國少了來自美國的壓力。美國不可能放棄歐洲,對付俄羅斯也不能不與歐洲糾纏。美國未必可依靠所謂新歐洲的波蘭、立陶宛、羅馬尼亞等來脅迫歐盟、威嚇俄羅斯;烏克蘭、希臘、土耳其都大多不會依從美國,歐盟與歐元對美國將會構成長遠威脅。中國與歐盟合作,便多了政治與經濟的迴旋空間,也牽制美國,令其不能全力對付中國,而中國若得歐日合力建設一帶一路國家,包括中東重建,更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