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曾傳出消息,說中央打算在明年三月前撤換特區行政長官,有建制派的當紅議員聞訊後,忙不迭大肆炒作,說北京頻頻遣人向他諮詢換特首之事,間接把自己吹捧成香港的政壇大老。
不過,在兩個多月前,這位政壇大老還言之鑿鑿,說收到可靠消息,中央已經定下死線,要求特區在九月一日之前必須平息反修例風波。傳聞一聽而知漏洞百出,其時本欄便大膽抬槓,指莫說九月一日,就連十月一日也不可能是死線,北京只會繼續用「拖字訣」。如今已到十一月了,考諸事實,不正是如此?
也有一位建制派元老,曾在我和一幫人面前煞有介事,說他肯定反對派提出的「五大訴求」,京港政府一步也不會讓。上述「高見」發表之後不過幾個星期,特區政府便宣布撤回修例工作。元老被打臉後卻沒有感到不好意思,如今又四出奔走,為更換特首一事而鼓動風潮,但願他今次不會再站錯邊吧。
這些年來,筆者常活在不明白裏,我不明白為甚麼由政壇元老到網上知名政評人,對時局判斷會不停出現嚴重偏差,更不明白為甚麼很多人錯了就像沒事一樣,下一次又大言炎炎地繼續指點江山。
我想談的是專業態度問題,以本欄為例,當然也曾判斷出錯,例如五月時我輕信美國總統特朗普之言,以為中美兩國即將簽訂貿易協議,後來協議臨時拉倒,這便是徹頭徹尾的誤判,錯在過分樂觀。此事在下深以為愧,在這個園地已提過兩次,今番是第三次作自我檢討,提醒自己日後論事,須審慎為之。奈何今日的香港,我這種態度即近於庸人自擾。但見由從政者到政評人,由股市分析員到樓市專家,不少人都輕言妄談,一錯再錯而不以為恥,下次又提出更大膽的斷言。相對之下,在下可說是滿肚子的不合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