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學校或幹部學院是中國政治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全國自上而下,從中央到省市縣,都有黨校、行政學院。中央各部委機關也都有自己所屬的幹校,如中國紀檢監察學院(中紀委)、國家法官學院(最高法院)、全國宣傳幹部學院(中宣部)等,分系統、分層級對所有幹部進行培訓教育。
在二○○六年,北京曾建立起「一校五院」的國家級幹校體系,作為第一陣營,包括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井岡山幹部學院、延安幹部學院、大連高級經理學院。其中,黨校與行政學院分屬於中共中央、國務院,是正部級機構,前者為黨內最高學府,由政治局常委兼任校長;後者以政府公務員為培訓對象,由國務院秘書長兼任院長。其餘四所學院均隸屬中共中央組織部(中組部)。
至二○一二年,大連高級經理學院從中組部劃轉改隸國資委,剩下「一校四院」,浦東、井岡山、延安三所幹校由中組部部長兼任院長。而十九大之後,黨校與行政學院合併,且改由中組部部長執掌。至此,國家級幹校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集中統一。
除此之外,幹校體系另一大突出變化是,紅色幹部學院數量迅猛增長,遍地開花。各省紛紛挖掘當地紅色資源,開設特色幹部學院,擴大幹部教育培訓陣容,以傳承紅色基因、紅色傳統為己任。實際上,原本的浦東、井岡山、延安三大幹部學院,始開紅色幹校先河,三地均在中共黨史上具有特殊地標意義,上海是中共的誕生地,井岡山、延安都是革命搖籃。但近些年尤其是十八大之後,紅色幹校幾成氾濫之勢,全國範圍已經有四五十所。
在形式上,多數以紅色聖地命名,如江西瑞金幹部學院、福建古田幹部學院、貴州遵義幹部學院、甘肅南梁幹部學院、河北西柏坡幹部學院;或是建國以來的先進典型地區,如山西大寨幹部學院、安徽小崗幹部學院;或是以革命先烈、幹部楷模等人物命名,如江蘇恩來幹部學院、江西方志敏幹部學院、陝西劉志丹幹部學院、河南焦裕祿幹部學院、雲南楊善洲幹部學院;或是以歷史事件命名,如浙江紅船幹部學院、四川兩彈一星幹部學院等。總之,五花八門。
從中也可以看出,各地為了舉辦這些紅色幹校,可謂絞盡腦汁,挖空心思。目的無非是為了迎合當前的「唱紅」潮流。而且多數學院都屬於財政專門撥款,編制單列。原本各省各縣都有黨校,從事的也都是黨性教育,如今儼然在黨校之外另成一大體系,但在職能上難免疊床架屋,重複建設。
譬如力度最大的河南,就打造了省內五大紅色幹校,包括焦裕祿幹部學院、紅旗渠幹部學院、大別山幹部學院、愚公移山幹部學院、南水北調幹部學院,並且各有分工,如焦裕祿幹院側重培訓「公僕意識」,紅旗渠幹院側重「艱苦奮鬥」。但其實原有的黨校、行政學院,教的不也是這些內容?在政治正確的大潮之下,各地相互攀比邀寵,紅色幹校也因而成了新的競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