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出錯易 堅持正確難

○三年二十三條立法泡湯,和今次修訂《逃犯條例》特首林鄭在緊要關頭跪低投降,內外形勢和做法上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是,都有大規模的群眾遊行向政府施壓,行政會議、立法會中建制派只要有人臨陣倒戈,就可以令相關草案通不過。

不同之處在於,今次建制派中的異己分子包括自由黨,雖然也有人對政府修訂條例持不以為然的態度,但他們的隊伍沒那麼整齊,票數沒那麼多,在朝廷表態「支持如期通過條例」下,他們也多次公開表示會投支持票,今次率先要縮沙、跪低的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林鄭露出「轉軚」意向,他們就立刻跟進,支持林鄭投降,然後再把她拋之門外,看她的笑話,大說風涼話,嫌她跪低得還不夠,敦促她要拿出更多的「真誠」來。當年他們對被迫收回二十三條立法的董建華也是這樣玩的。

有了這些同與不同,建制派中的異己分子就期盼着朝廷應和當年對待二十三條立法滑鐵盧時一樣「吸取教訓」,調整對港政策。他們的「根據」是,那次朝廷就是被反對派發動的「強大民意」壓倒,只要有足夠的「人多」,只要他們「堅持到底」,北京就會退卻,就會不得不接受反對派的要求,事態的發展也確乎印證了這樣的判斷。

在後來相當一段時間,在政改、爭取普選和一系列重大社會問題上,反對派瘋狂進攻,愈鬥愈歡,朝廷和香江府衙步步後退,愈鬥愈軟。直到「反國教」一役,反對派輕而易舉再下一城,朝廷才驚覺問題嚴重,不可再退,趕快糾錯糾偏,之後的「反佔中」、「平旺角暴亂」、「打擊港獨」才像個樣子,扭轉了頹敗之局。然而非常可惜,回歸以來,朝廷正確判斷形勢、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勇於鬥爭、善於鬥爭總是時間不長,稍有起色就找不到北,迷失方向,錯判形勢。今次大敗,朝廷可有切膚之痛乎?

也許直到今天,朝廷還沒有覺得有甚麼失敗、有甚麼嚴重惡果,還不以為自己被人擺了一道又一道,還以為「理解、尊重、支持」林鄭是棋高一招。朝廷錯過,沒見過這麼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