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病房鬧不均 丟空放雜物氣人

人有病睇醫生,醫療系統有病又搵邊個?這邊廂公立醫院病床超負荷,病人被迫瞓醫院走廊;那邊廂有醫院吉房處處,部分病房仲用嚟堆放雜物,「有人冇房住,有房冇人住」,資源分配失衡成咁,成個公共醫療系統點止病入膏肓,直頭行將就木喇!

好似北大嶼山醫院咁吖,啟用至今近六年,院內一百六十張病床至今只開得嗰一半,有年近百歲嘅老婆婆因為心臟衰竭、肺炎入院,最終竟然要轉送瑪嘉烈醫院,佢七十五歲嘅仔由夜晚十點折騰到第日凌晨三點,苦不堪言。記者最近去該院視察過,發現大樓五、六樓各有半層丟空,急症科病房及延續護理病房等淪為雜物房,簡直吹脹。

天水圍醫院情況更加誇張。該院原本設計容納三百幾張病床,但啟用兩年半只提供三十二張咁大把,只有原先設計數目嘅一成,其中兩層樓更加係空無一物,部分病人因為床位不足被催促出院,亦有心臟急症病人要轉送去其他醫院。有立法會議員就鬧得啱嘞,醫管局明知病床不足仲將新病房丟空,勢必牽一髮動全身,加重埋聯網內其他醫院負擔,咁搞法擺明當病人福祉冇到。

咁醫管局又點解畫呢?佢哋強調,公營醫療服務及設施規劃要考慮多項因素,而服務對象嘅分布就係其中之一。係人都知,醫管局山頭主義嚴重,資源分配嚴重不均,十足十奧威爾嘅《動物農莊》一樣,有啲聯網龍頭醫院比另一啲水頭更充足。北大嶼山同天水圍醫院主要服務基層市民,會唔會因為服務對象「低人一等」,連帶設備都遜人一籌,畫公仔唔使畫出腸。大家有眼見,醫管局轄下十八間公院急症室,並唔係平均分布十八區,例如長者人口最多嘅黃大仙,到依家都未有急症室服務,老人家跨區送院費時失事,分分鐘延誤治療。

最攞命嘅仲係,公立醫院醫生離職潮近年愈演愈烈,上年度全職醫生流失率創下十一年新高,預計十一年後將會缺少一千五百多名醫生。喺七個蓋冚十個煲之下,前線做到有氣冇碇抖事小,忙中出錯釀成醫療事故先至大鑊。政府開口埋口「大市場,小政府」,千方百計搞所謂自願醫保,無非想將病人當包袱踢畀私營醫療市場,實情係好多基層市民睇唔起私家醫生,就算等到頸都長都焗住要幫襯公院,呢條卸膊爛橋根本唔work。

特區政府就係咁嘅嘞,善財難捨,冤枉甘心。大白象工程超支頻仍,呢度唔見十億,嗰度唔見八億好哋哋,浪擲萬億起「明日大嶼」人工島眉頭都唔皺一下,叫佢投放更多資源畀公共醫療服務,好似食佢隻車咁款。官視民如草芥,市民又有乜可能唔視政府如寇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