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有理:早知今日 何必當初

清代詩人李漁寫過一首《惜桂》:「萬斛黃金碾作灰,西風一陣總吹來。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將次第開?」在西風吹襲之下,萬斛黃金似的桂花被碾作灰塵,早知如此容易凋謝,為何不留着慢慢開呢?詩人由此得出的結論是:「盛極必衰,乃盈虛一定之理。」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開始衰敗,這是天地萬物的規律。

香港也逃不過這個規律。從小漁村發展成舉世矚目的國際金融中心,前後經歷了一百五十多年;如今回歸還不足二十二年,金融中心已淪為政治城市,「動感之都」變成「動亂之都」,怎不令人慨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最令人百思不解的是,過去港英政府並沒有給予港人多少民主,更經常打壓言論和新聞自由,但至今依然有不少人緬懷殖民統治,甚至要求英國人再度君臨香港,莫非真的是做慣奴才難自棄?回歸後中央政府對香港百般呵護,幾乎有求必應,要甚麼給甚麼,香港人心反而漸行漸遠,以致衍生港獨歪風,這又該如何解釋?

歸根究柢,主權回歸,治權未歸,正是香港所有亂象的根源。中央一直強調要由「愛國者治港」,確保一國兩制不走樣不變形,但實際上,「愛國者治港」從來沒有真正落實,一國兩制從一開始就走樣變形。時至今日,司法大權依然牢牢掌握在洋人及其代理人手上,他們沒有盡到維護司法公正的責任,反而處處保護洋奴漢奸,港人所見的盡是「愛國愛港受打壓,反中亂港免刑責」的怪事,試問人心如何回歸?香港怎能不亂?

香港實行一國兩制,主要在於其對中國內地的經濟價值,一旦失去這種價值,一國兩制也就沒有任何意義可言,而「五十年不變」更是無從說起。人們經常感嘆意大利威尼斯、黎巴嫩貝魯特等城市的衰落,其實香港也正步上同樣的道路,再過不了多少年,恐怕只能供遊人憑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