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善用科技資源 推動居家安老

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提倡「居家安老」,希望能應對未來倍增的安老服務需求。然而,本港在缺乏人力及土地資源等先決條件下,難以維持院舍照顧的可持續發展,長遠亦令院舍服務的供求失衡。因此,政府現階段必須積極完善居家安老的支援服務,把安老政策的重心逐漸從院舍照顧過渡至「居家安老為本」。

統計處推算本港長者人口將於二○三六年增至二百三十七萬,屆時每三人便有一人是長者,可見人口老化問題相當迫切。可是,本港的社區照顧服務使用率於一五年仍維持在百分之○點九的低位,反觀人口老化問題更嚴峻的日本,當地使用社區照顧服務的比率於○九年已達百分之五點五。筆者早前聯同工聯康齡長者服務社就居家安老政策進行研究,調查顯示長者傾向支持社區照顧服務,惟本港的社區照顧服務使用率持續低於院舍照顧服務,反映政府或長者仍慣性依賴院舍照顧服務。

現時本港的社區照顧服務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以中心為本,包括「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及「長者地區中心」等。以長者日間護理中心為例,此類服務讓缺乏日間照顧的長者在中心得到適切的護理以紓緩身體機能的惡化。可是,現有逾四千人輪候有關服務,平均輪候時間為十二個月。此外,部分地區如沙田、元朗及葵青,正面對資源不均和服務不足問題。因此,政府應善用土地資源,透過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提到購置六十個物業,部分用作長者地區中心或日間護理中心以應付不斷增加的社區照顧服務需求,也必須同時檢視現時區域上資源不均的情況。

而另一種是以家居為本的「綜合家居照顧服務」和「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申請者需經統一的評估機制評定其護理需要,輪候時間約十八個月。對於有急切照顧需要的長者,長達一年半的輪候時間極有可能因為沒有適切的照顧,令身體機能惡化而產生入住安老院舍的需要。為此,政府需要增加財政資源的投放,提供更多照顧服務名額,藉此縮短不斷延長的輪候時間。

事實上,居家安老強調長者在安全和舒適的家居及社區環境中生活,但隨着年齡增長和身體機能衰退,長者對家居環境的需求也有所改變。工聯會相關的調查顯示,長者對現有的樂齡科技產品並不熟悉,可幸的是大部分長者對此仍保持開放的態度。為此,政府應加強推廣創新科技的應用,善用智能家居設備,協助長者及護老者可以達致居家安老。

制訂政策須與時並進

雖說近年樂齡科技受到廣泛關注,但政府現有在安老服務中應用樂齡科技產品的資助計劃僅限於支援社福機構,未有任何計劃支援個人長者用戶購置能夠改善他們生活質素的家用科技產品,這顯見政府在制訂政策時跟不上科技應用的發展。筆者就以「長者智能家居」試驗計劃為例,計劃包括一項電子健康管理及護士關懷服務,此服務結合智能家居科技及物聯網,長者在量度血壓及血糖等健康指數後,護士可以遙距了解他們的健康狀況。透過這類科技產品,就算是長者單獨留在家中,無疑給予長者及照顧者更大的信心去做到居家安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