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中美新冷戰

美國發動的新冷戰,或許還包括俄羅斯在內,主要的對象是中國。但中國的應對,似乎有點尷尬。

貿易戰絕對是以中國為敵,且不單是貿易,而是涉及所謂的結構層次,也即是中國整個發展戰略、發展模式,根本上是着眼於改變中國的體制,背後離不開用不同的方法推翻中國的政權。以日本為例,自民黨的政權被保留,發展戰略與體制改變後,政權更成傀儡。以蘇聯為例,第一步是和平演變,成就於戈爾巴喬夫之手;第二步是蘇聯解體,成就於葉利欽之手。對付中國,一是日本模式,不成便是蘇聯模式。美國不會止於體制轉變,而不追求中共政權的轉變。

中國在新冷戰中的尷尬,在於不敢正面對抗美國的攻擊,或許這有「韜光養晦」因素的牽制,或更有崇美怕美的心理。中國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其中便包含很濃厚的美國化色彩,一時之間要從美國化的執迷中脫拔出來,變成與美國(包括其所推行的發展戰略與體制)抗衡,中國有不少人不易在思想上適應。

於是尷尬的表現,在於新冷戰表面上變成美國對付俄羅斯,中國躲在一旁用各種理由、方法來掩飾中美的根本性矛盾。在國際上,誰都知道美國是在加強圍堵中國,美國政府也是赤裸裸不用藉口地肆意攻擊,但中國還是不願承認,還在希望用各種讓步來換取與美國的妥協,對美國攻擊的反應,盡是語言上有禮貌的解釋和澄清中國無意與美為敵,就連美國在圍堵中國之餘,對俄羅斯、伊朗、敍利亞、北韓、委內瑞拉的制裁,中國只是低調地跟從俄羅斯在聯合國反對,但反對得軟弱無力,好像是旁觀者一樣。

正是中國的軟弱,使美國極右政權可以得寸進尺,明目張膽地在國際上圍堵和攻擊中國。

或許,美國正在醞釀以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非美」政策來對付在美的華人,拒絕來自中國的留學生,驅逐在美國工作和進行科研的中國科學家(不管他們是否取得美國國籍或永久居民身份)。中美未開戰,美國不至於像與日本開戰時那樣,把美籍日裔關在集中營,但美國的情治、國土安全等部門,卻有科技手段來監控在美國的華人。

到了這個階段,中國便無法在國內、國外製造中美還有合作餘地的假象,政策便不能不就新冷戰的開展而作出根本性的大調整。這個階段的到來,不會是一、二十年,也不會是三、五年。以特朗普極右政權的情況而言,連任競選是有利或失利,都會在選舉前加快對華政策的各種圍堵,排斥與攻擊,這不過是一、兩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