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預算無驚喜 蠢官難為有米炊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推出一份赤字財政預算案,以凸顯港府「應使則使」不惜讓開支大於收入的勇氣,港府本意是要洗脫「守財奴」惡名,不料到頭來又是事與願違,新一份預算案未能博得掌聲,反而惹來罵名,建制派炮轟「平淡少甜無驚喜」,反對派狠批「高薪低能」,網絡上更是劣評如潮,一言以蔽之,這又是一份不合格的預算案。

新一份預算案發表之際,正值香港經濟受到中美貿易戰的重大衝擊,去年第四季經濟增長僅逾百分之一,相對前三季的擴張明顯萎縮。面對外圍經濟環境陰晴難定,預算案以「撐企業、保就業、穩經濟、利民生」為主題,陳茂波更豪言「即使烏雲密布,背後仍是耀眼陽光;那怕山重水複,也無礙我們對香港前景的信心」。但綜觀整份預算案,看似面面俱到,實則仍然無法擺脫蕭規曹隨及謹小慎微的官僚作風,所謂「新理財哲學」實不知從何談起。

「撐企業、保就業」方面的措施,不外乎寬免商業登記費、科技券計劃恒常化、延長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積極拓展自由貿易協定、加強對外推廣宣傳、為大學提供科研資金等,這些政策都是沿襲過去的一貫做法,唯一不同就是撥款數字的增減而已,就憑這些平平無奇的招數,對掙扎求存的廣大中小企能有多少實質性幫助,不問可知。

「利民紓困」方面也大都是新瓶舊酒,如寬減薪俸稅及個人入息稅、寬減利得稅及寬免四季差餉、高齡及傷殘津貼、長者醫療券加碼一千元、為應屆DSE考生代交考試費等,莫不是小恩小惠,且比去年「縮水」,如「三糧」變成「雙糧」,基層民眾呼聲強烈的租金津貼及公屋免租無影,而港府故弄玄虛的二千五百元基層學生津貼也變成「有選擇」,製造社會分化。

如果說今次預算案有何新意,可能就是所謂「赤字預算」了。新一年度財政盈餘一百六十八億元,但若扣除今年攤分的二百一十二億元房屋儲備金,實際赤字四十多億元。政府為刺激經濟而增加支出,導致財政赤字其實不足為奇,只要中長期維持收支平衡,也不算違反「量入為出」的理財原則。但事實上,回歸二十二年來,除了亞洲金融風暴期間連續四年出現赤字預算,大多數年份都錄得巨額盈餘,原因是政府一直多估支出,少計收入,結果年年預算變失算,預算案失去意義,庫房如今積累財政儲備一萬一千多億元,港府「守財奴」形象深入民心,不僅造成官富民窮的惡果,更錯失發展經濟、提升產業結構之良機。

當然,預算赤字是一回事,實際情況是另一回事,以陳茂波比「史上最廢」財爺曾俊華更加廢的理財能力,加上港府「溶入基因」的守財奴作風,明年此時埋單計數,說不定又是錄得大幅盈餘。老實說,港府一向善財難捨,冤枉甘心,只要大型基建少些超支,對南亞假難民少些慷慨,港府要「抹平」那點赤字有何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