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水困擾千萬家 居民煩惱誰人理

房屋滲水問題淪為千家萬戶的「痛點」,滲水辦被指工作效率低下,受盡千夫所指。食環署署長劉利群昨日出席屯門區議會時,承認現時使用色水測試滲水源頭的做法「落後」且「原始」,但死撐勝在對建築物無破壞性,又指使用紅外線等技術費用高,亦有局限性,強調會增加人手處理有關投訴,總之就是一招「拖」字訣。

大廈滲水成因複雜,找源頭並非易事,目前滲水辦使用的色水檢測法,是在地台或目標住戶的水渠倒入色水,再以目測確定滲水源頭。問題是,色水檢測法需時兩周至兩個月,費時失事且不說,成功率更只有兩成左右。當局並非不知道色水檢測法落伍,也不是不知道新科技有助尋找源頭,如紅外線及超聲波檢測技術,而坊間公司都以新手段作招徠,但當局一來心痛有關費用昂貴,檢測一次需要約一萬元;二來不少官僚「一本通書睇到老」,拒絕與時俱進,加上抱定「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心態,坐視滲水問題愈演愈烈。屯門區更是重災區,有些房屋滲水問題五年、十年都解決不了,居民內心的煩惱不足為外人道。

誠然,世上沒有可以包醫百病的靈丹妙藥,也沒有可以解決一切滲水問題的高科技,但縱然紅外線及超聲波檢測方法有其局限性,成本也較高,至少比色水測試更可靠、更具效率,港府拒絕採用新方法,藉口是「資源及人手不足」,根本就沒有說服力。

可以看到,港府為「明日大嶼」計劃可以不惜傾盡庫房所有,可以為南亞假難民提供從食宿到打官司的所有費用,可以對動輒數十億甚至數百億的基建超支眉頭都不皺一下,但涉及民生開支就耍手擰頭,對增加滲水辦的資源就百般推卸。港府善財難捨,冤枉甘心,說到底就是缺少同理心,漠視市民疾苦,民生無小事是假,民生無人理才是真。

這些年來,居民對滲水的投訴不絕,不少報道也踢爆滲水單位出現石屎剝落、鋼筋外露及生銹、牆壁裂縫等問題,嚴重處更長出青苔或蘑菇,有居民因擔心房屋會倒塌,不得不租房住。然而,不管小市民如何無力又無助,港府都恍如老僧入定。原因很簡單,高官住的是有專人打理的官邸,沒有滲水的問題,就算有,相信食環署必以無與倫比的擦鞋效率,滲水辦必以「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探索精神,迅速解除官老爺之憂。

說一千道一萬,滲水問題長期無解非因資源及人手不足,而是港府對民生疾苦關心不足,對滲水問題的危害認識不足,對民怨沸騰感知不足。這就難怪,無論是審計署炮轟,還是申訴專員主動調查,抑或立法會及區議會的強烈批評,由食環署及屋宇署組成的滲水辦不是置之不理,就是互鬥卸責,狗咬狗骨。滲水辦是個廢衙門,港府是個廢政府,源源不絕的滲水,漏走的不僅是水源及公帑,更是市民對政府所餘無幾的耐心。